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以及隨行代表團正式來華訪問,此次訪問雖然短暫,但成果豐富。會談中,中方介紹了中國有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戰略部署,同時強調了中德雙方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對話合作的重要性。此次會談雙方達成了諸多共識,例如增進互信了解、促進務實合作、反對陣營對抗等等。
在訪問當天,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即與空客公司在北京簽署了總價值約170億美元的采購訂單,批量購入了140架空客飛機??梢哉f這是朔爾茨政府力排眾議,反對對華“脫鉤”收獲第一筆重大“回報”。
自默克爾卸任后,德國出現了某些對華政策調整。尤其近段時間以來,以哈貝克為首的經濟部門強調要減少對華依存度,甚至提出對華“脫鉤”提議,給雙方關系蒙上陰影。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也反復強調德國要發展多元市場,勿對中國過度依賴。
然而從此次隨行的代表團成員構成就能看出,德國商貿界對此次訪華高度重視。訪華前德國商業巨頭就已紛紛加碼投資中國。德國工商大會總干事馬丁·萬斯萊本對德意志電臺表示:“沒有中國,德國會更窮”。德國商界普遍達成共識,認為德國不可妄言對華“脫鉤”,國際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復雜,中國作為最重要的銷售市場和原材料市場對德國來說無可取代。
盡管由綠黨把持經濟和外交的新聯合政府與企業界關系相較疏遠,使得聯合政府決策過程更易強調意識形態、價值觀等政治性指標,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透出對華不友好的政策導向,然而現實決定了德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德中貿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非一日之功,降低對華依賴也絕非一朝一夕能實現,過度反應不僅傷害兩國關系,還會加劇德國面臨的由俄烏沖突造成的一系列危機。
二戰之后,德國開啟去軍事化以及弱政治化的進程。然而今年2月俄烏沖突突然激化,德國的發展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朔爾茨政府先后出臺軍備擴充、全民補助等一系列重大舉措,試圖重塑德國國際形象和地位。作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德國在西方盟友注視下似乎不得不顧及地緣戰略和意識形態,但作為維護自身利益的獨立大國,德國“戰略自主”的強烈意愿也不容小覷。朔爾茨此次訪華也體現德國獨立自主外交的探索。
回顧中德交往50年歷史,雙邊關系的主基調是合作共贏。盡管目前國際大環境因素誘發德國內部時有對華不和諧聲音,但是兩國合作空間仍大于分歧。此次朔爾茨能夠頂住國內外重重壓力,成功訪華,顯現出了其務實、獨立的外交姿態,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把握住了發展方向。
對于此次訪問,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姜峰撰文指出“朔爾茨訪華將獲得歷史的高分”。目前人類面臨著空前挑戰,新冠肺炎、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等問題都需要全球各國相互合作、共同應對,任何企圖唯我獨尊或拉幫結派的做法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是逆歷史潮流發展的錯誤選擇。因而,在中美兩國競爭激烈、國際地緣政治復雜多變的局勢下,德國能夠認清歷史大勢,尋求與中國的相互理解與交流,可以說不僅對兩國而言關系重大,對世界未來的和平與發展都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作者簡介:張碩,浙江外國語學院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西方語言文化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