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3廣東省制造業500強峰會在佛山舉行,發布《2023年廣東制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根據500強企業名單,正威國際、華為、富士康、比亞迪、美的排名前五,廣州工控、格力、TCL、中國海運、中興躋身前十。
《報告》以企業年度營業收入為主要依據,并從上榜企業的整體規模、經營和創新能力、區域分布、行業特征和所有制類型等角度進行分析。從營業收入看,入圍企業總營收達5.6萬億元,較2022年增加1.2%,企業規模有所提高,但營收增長速度同比有所下降。
企業經營能力“二八效應”顯著
《報告》顯示,入圍企業的營業收入、凈利潤頭部效應顯著。營收方面,營收超100億元的企業有58家,營收合計達4.71萬億元,占500強營收總額的84.1%。前100強企業營收合計達5.02萬億元,較2022年增長1.2%,占500強營收總額的89.6%。
凈利潤方面,500強企業凈利潤總額為2864.81億元,較2022年降低21.9%。其中,前100強凈利潤總額為2504.63億元,占總凈利潤的87.4%。其中,盈利企業數為437家,較2022年減少20家,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綠色制造企業數量的穩步提升。500強企業中,2023年新入選工信部綠色制造名單的企業有9家,累計達74家;綠色設計產品入選數量累計達371種?!秷蟾妗方ㄗh,“廣東造”要將綠色低碳貫穿制造業企業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等全過程;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制訂中長期低碳發展規劃和發展路線圖,以提升制造業發展“含綠量”。
研發投入增長 專利總數突破35萬件
《報告》顯示,入圍企業研發投入有所增長。500強企業中,有研發費用投入的有484家,占比96.8%。從研發投入強度的分布看,研發費用占比較高的企業數明顯增多,其中10%以上的占6.8%,同比增長2.8個百分點;5%~10%的占 20.4%,同比增長5個百分點;研發費用比重分布區間為3%-5%的企業數量最多(272家),占比超一半(54.4%)。
《報告》還顯示,500強企業中,有專利授權的企業數為476家,占比95.2%。其中,有發明專利授權的企業463家,占比92.6%。入圍企業專利數總量為35.6571萬件,專利擁有量前10位的企業共擁有專利數21.0765萬件,占專利總數的59.1%。
《報告》指出,為提升制造業科技創新能力,廣東要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的全鏈條全要素創新體系,對制造業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有所側重,聚焦發力;同時,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堅持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的市場價值導向,建立尊重知識產權、鼓勵創新、科學合理的侵權損害賠償司法認定機制。
城市間制造業企業收入規模差異較大
根據《報告》,從城市分布看,深圳入選企業最多(133家),佛山(70家)、廣州(68家)、東莞(55家)、珠海(49家)、江門(39家)緊隨其后,上述6城的入圍企業數(414家)占總數的82.8%。其中,深圳增加最多(+62家),珠海減少最多(-30家);惠州、中山、揭陽和肇慶在10-30家之間,位居第三梯隊的清遠、汕頭、云浮則低于10家。
從區域分布看,珠三角、粵北、粵東、粵西四個區域入選企業的數量分別為467家、15家、16家和2家。其中,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平均營收為117.9億元,遙遙領先于粵東(26.1億元)、粵北(33.5億元)、粵西(4.7億元)地區?!秷蟾妗氛J為,珠三角對大企業的虹吸效應較強,企業數量增長較快,企業集聚優勢更加突出,區域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仍然明顯。
制造業行業門類齊全 粵企競爭力較強
根據《報告》,500強企業分布于24個行業,占全國31個制造業行業的77.4%,這反映出廣東制造業不僅行業門類齊全、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制造業體系,而且在大部分行業都有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大中型企業,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較高。
從具體行業來看,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74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72家),通用設備制造業(45家),儀器儀表制造業(40家)是500強企業主要集聚的行業,企業數量(231家)占總數的46.2%。
《報告》建議,要聚焦廣東10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加快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我省制造業企業中的融合應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形成良性互動、融通發展的“數智”制造業產業生態。
民企占比超70% “生力軍”作用凸顯
《報告》顯示,5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數較去年增加了16家,共計372家,占企業總數的74.4%;前1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依然占比最大(62家),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分別為11家和27家。
從企業平均營收看,國有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規模(206億元)排第一,而且大幅領先于民營企業(106.3億元)和外資企業(101.6億元)。與2022年相比,國有、民營的企業平均營業收入有所提高,而外資企業平均營業收入有所下降。
來源:南方+(見習記者 曾良科 記者 昌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