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實習生王憶 武漢報道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興衰關系著發展全局。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縣域經濟整體占比較大,對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報告顯示,在數量方面,河南入榜中部百強縣數量最多,達到28個;緊隨其后的是湖北(23個)、安徽(21個)、湖南(20個)、江西(6個)、山西(2個)。
報告為中部地區設立百強縣評價設立的門檻為“GDP≥35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億元”。
中部縣域發展差異較大
總體上看,2022年,中部百強縣整體發展體現強勁動能。在經濟體量方面,2022年,中部百強縣GDP總量達到6.1萬億元,較2021增加0.6萬億元。除山西、江西入榜數量較少,其他四個省份入榜縣市的GDP總額在所在省GDP占比均超過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部“千億縣”數量突破7個,較2021年新增2個。
同時,新能源、預制菜、新材料等新產業、新業態成為投資新賽道,固定資產投資正在成為中部百強縣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22年,中部百強縣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達到12.6%,較2021年增長1.7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國百強縣(11.6%)及除湖北省以外其他中部五省投資增速。其中增速高于30%的縣域有兩個,分別是長豐縣(46.1%)和丹江口市(33.7%)。
對比中部六省百強縣,地區縣域之間的發展特點具有較大差異性。
從入榜縣域占全省縣域數量比重來看,湖北入榜比重最高,為36%,其次是安徽,達34%,河南為25%,湖南為23%,江西為8%,山西最低,僅2%。
由此可見,中部六省發展呈三級梯隊,湖北、安徽為第一梯隊,縣域經濟整體發展迅猛,超過1/3的縣域進入榜單。河南、湖南為第二梯隊,約1/4的縣域入榜單。江西、山西為第三梯隊,入榜縣域數量少。
從具體表現來看,河南省百強縣入榜數量雖然穩居中部第一,但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2020年河南省有37個縣域入榜,2021年有32個入榜,2022年則是28個。有專家指出,偏南方縣域發展較快,河南部分縣域被擠出榜單;從內部來說,河南在新興工業化發展方面轉型未到位,尚未對縣域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湖南省的頭部縣域發展較強,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霸榜”榜單前三。長沙縣2022年GDP達到2114.42億元,是中西部地區唯一邁上2000億元大關的縣城;瀏陽市、寧鄉市同期GDP分別達到1722.5億元、1227.06億元。而這3個“千億縣”都來自長沙市。盡管頭部縣域實力強勁,但研究也指出,湖南縣域分布不均衡態勢較為明顯,頭部縣域較強,但中間縣域發展出現斷檔。
山西省入圍中部百強縣僅有一個,分析發現,產業彈性不足、集群優勢不強是制約山西縣域崛起的瓶頸之一。澤州縣、左云縣、河津市、孝義市等曾均被稱為“山西第一縣”,但其支撐產業均是煤炭產業。公開資料顯示,山西省將清徐醋業、定襄法蘭、祁縣玻璃器皿等22個特色產業作為縣域發展的重點,但集群規模不足、龍頭帶動不足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其中,人工吹制的祁縣玻璃器皿發展最好,占國內市場約50%。
由此可見,中部縣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秷蟾妗方ㄗh,中部縣域要找準自身優勢基礎,將資源要素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具體來看,各縣應當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圍繞優化產業結構、培育企業主體、提升園區能級,構建支撐產業、新興產業、品牌產業、未來產業四位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
此外,縣域還應加強區域協同發展,主動融入所在區發展格局,加強與周邊縣市的協同發展,找準自身優勢尋求差異化競爭;還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以農業供給側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擴大農業發展規模等。
仙桃成湖北第一個“千億縣”
榜單顯示,湖北省仙桃市、大冶市、宜都市等23個縣市入圍2023中部百強縣榜單。相較《2022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湖北入榜縣域數量增加1個,丹江口市為“新晉選手”??傮w上,湖北的縣域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
據了解,2017年至2022年,仙桃地區生產總值先后跨越700億元、800億元、900億元、1000億元4個關口,在全國百強縣榜單上連續5年排名進位,在2017年重返“百強”后,已從第86位升至第65位。根據2022年的GDP數據,仙桃市以1013.14億元的總量首次突破千億,成為湖北第一個“千億縣”。
目前,仙桃將非織造布、食品加工、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技術、紡織服裝生物醫藥及現代服務業等作為經濟發展的七大支柱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加工基地。繼2022年GDP突破千億后,仙桃持續發力,今年前三季度GDP達693.5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居全省第2。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位居全省第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湖北省宜都市去年GDP也突破900億元,潛江市、大冶市等湖北縣域的經濟規模也超過850億元,都是中部地區“千億縣”的“種子選手”。
2022年宜都市GDP為900.05億元,在湖北縣域中僅次于仙桃,排在全省第2位。且宜都市的常住人口都只有36.74萬,僅為仙桃市的1/3。目前,宜都已形成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食品加工等六大產業集群,居中國工業百強縣第75位。宜都擁有磷酸奧司他韋(可威)、紫外線吸收劑、化成箔、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世界首創仿生態技術人工撫育冬蟲夏草、電子級鋇鹽六類產品全球最大生產基地。
榜單排名第8的大冶市曾實現湖北“全國百強縣”零的突破,2012年在全國縣域經濟評價中排名第97位,成為湖北省首次躋身百強縣的縣市。2023年湖北企業百強榜顯示,大冶有色、大冶特殊鋼和勁牌公司同時上榜,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大冶還通過引進智能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布局更加高端的產業集群。
近年來,湖北對縣域經濟發展作出切實規劃,相繼出臺《關于加快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化擴權賦能強縣改革增強縣域發展活力的實施意見》等多個重磅文件,從財政、技改、金融、土地保障、放權賦權等方面,釋放縣域活力。根據《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縣域經濟在湖北的發展形成三個梯隊,湖北稱之為“三百戰略”,即“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
針對如何進軍“千億縣”的問題,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指出,當縣域GDP發展到800億元,縣域需要完成從產業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單純的規模擴張會受到較大的環境、資源壓力,需要提升經濟發展的質效才能跨越這一瓶頸,順利晉升“千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