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思琦 深圳報道
11月15日上午,第二十四屆高交會暨2022西麗湖論壇在深圳大學城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深圳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等教育發展思考”為主題發表演講。
毛軍發指出,雖然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毛入學率、世界著名大學數量、戰略科學家數量等方面仍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認識論層面要堅持高等教育的國家屬性、教育發展的個人屬性,以及學術生產的人類屬性。在方法論層面,要正確處理好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關系,發揮教育的核心紐帶作用,避免科技與人才成為“無本之木”。
今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一流人才培養應“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指出,廣東教育必須高起點調整優化資源布局結構,為實現全省及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提供充足的人才、智力、科技和文化支撐。
在深圳市層面,今年6月發布的《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亦強調,要加快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為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毛軍發表示,上述政策文件說明各級政府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期望,而新期望也將催生高等教育理念的迭代升級。
“首先要堅持高等教育的國家屬性,中國的高等院校應扎根中國大地?!泵姲l認為,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高等教育沒有明顯國界,但高等院校有明確隸屬。因此,要以全球視野、大國格局,構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一流大學。
另一方面,要堅持教育發展的個人屬性,切實發揮高等教育影響人、造就人,進而凝聚發展力量的積極作用,切實考慮個體對知識的渴望與好奇,以及個人價值的追求與實現。
同樣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應堅持學術生產的人類屬性,在服務國家需求的基礎上,還應堅持為人類命運增進生產知識,即圍繞增進人類福祉、人類文明進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開展學術生產。
在認識層面明確高等教育的國家屬性、個人屬性、人類屬性之后,如何做出科學的高等教育戰略選擇?毛軍發指出,發力點在于將高等教育發展與科技事業發展、人才工作發展有機結合,正確處理好教育、科技、人才“鐵三角”關系,尤其聚焦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毛軍發表示,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也是一流城市的名片。鑒于一流大學的評價指標各不相同,毛軍發在發言最后分享了深圳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特別要求:“在本世紀中葉可以培養出10位馬化騰級別的杰出校友、產生3項諾獎級的研究成果、為深圳建設中國‘硅谷’發揮類似斯坦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