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國常會:四季度再實行一批收費緩繳 新增22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
9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保證金實行階段性緩繳,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部署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擴面增效舉措,激發市場活力,便利群眾生活。
會議指出,穩增長穩就業保民生,關鍵要保市場主體。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困難大的實際,加大紓困力度,促進經濟回穩向上。在第四季度,再實行一批收費緩繳。一是緩繳耕地開墾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費等1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規模530多億元,不收滯納金。鼓勵各地對地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緩繳,嚴禁亂收費。二是緩繳各類工程項目質量保證金,規模約630億元。三是落實責任,言必行、行必果,確保市場主體受惠。
會議指出,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降低辦事成本,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便利群眾異地工作生活。會議決定,一是在已實現187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基礎上,聚焦企業和群眾關切,新增22項覆蓋面廣、辦理頻次高的事項。對企業,實現電子繳稅、完稅證明開具、社保費申報等“跨省通辦”;對個人,實現臨時身份證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登記和待遇申請、門診慢特病費用結算等“跨省通辦”。二是加強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統一業務標準,推動更多“跨省通辦”事項網上辦、一次辦;滿足老年人等線下辦事需求,推行幫辦代辦等服務。三是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全國統一實施的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清單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制發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實行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出全面實行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推進稅務行政許可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同時,優化部分稅務事項辦理程序,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
《公告》發布了全國統一實施的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根據國務院部署要求,將原有的6個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減少至1個,“對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款的核準”等5個事項不再作為行政許可事項管理。同時將稅務行政許可文書樣式由15種減少至12種,并調整優化部分文書內容。
《公告》明確,國家稅務總局根據國務院審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發布全國統一實施的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納入全國行政許可管理系統管理。省及省以下稅務機關一律不得在清單外實施稅務行政許可。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全國統一的實施規范,并根據清單和實施規范編寫統一格式的辦事指南。同時,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明確監管重點環節,實施有針對性、差異化的監管政策,提升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公告》發布的《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2年版)》編列了“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最高開票限額審批”1項稅務行政許可事項,明確了事項實施機關、審批層級、設定依據、許可條件、申請材料、監管主體。
對《公告》中不再作為行政許可事項管理的5個事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優化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款等稅務事項管理方式的公告》明確了具體辦理程序及有關簡化優化措施。
稅務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納稅人繳費人享受當前正在實施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不適用該公告規定的“對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款的核準”程序,符合條件的可以自主選擇享受,無需專門提出申請。
地方行動
山西:審議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加大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力度
9月29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獲悉《山西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修訂)》已于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12月1日起施行。
修訂后的《條例》加大了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力度,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加快建設公平競爭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該《條例》于1996年頒布施行。此次修訂,重點對反不正當競爭工作機制和環境建設進一步細化規定,以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條例》鼓勵、支持和保護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社會監督,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舉報不正當競爭行為。對舉報、協助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監督檢查部門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條例》要求,加強智慧監管體系建設, 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發現和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能力。經營者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受到的行政處罰的信息記入信用記錄,并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西)、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予以公示。
典型案例
上海:全面開展“企業碼”試點,一碼匯集安全監督和信用等多類型數據
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授權,上海全面開展“市場主體身份碼”(簡稱“企業碼”)試點,自9月1日起,上海市所有類型市場主體的紙質營業執照和電子營業執照上將加載統一標準的“企業碼”。目前,“企業碼”覆蓋上海320余萬市場主體。
日前,在“企業碼”的基礎上,上海市在浦東新區試點對“企業碼”賦綜合監管功能,這就意味著,原本只出現在飯店監督公示牌上的信息,借助賦能的“企業碼”,能讓消費者通過掃碼詳細了解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和企業信用狀況。
賦能后的“企業碼”一方面記載了證照信息,是行業綜合許可準入的數字化展示形式,另一方面確保了市場主體證照信息展示更加真實、透明,同時滿足便捷化、個性化、電子化展示許可證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賦能后的“企業碼”,能隨時掃碼查看企業“案底”,查看既往監督檢查記錄、行政處罰等信息,時刻提醒經營者誠信經營,用好手中的“信用碼”。
賦能后的“企業碼”還將進一步發揮在信息展示上的便利性優勢,逐步實現在多領域的延伸應用,成為消費者的“監督碼”。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不斷拓展“碼”上功能,逐步實現不論在線下還是線上,消費者將來通過掃碼可以實時獲取經營者的投訴舉報、食品原料來源、食品加工過程(“明廚亮灶”)等情況,消費者掃一掃就能明明白白消費。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表示,還將繼續賦能企業碼,解鎖更多應用場景。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與其他職能部門、社會第三方機構數據的整合,擴大應用范圍。例如通過掃碼,可以實現企業從業人員定期培訓,有助于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更可以實現跨部門的聯合監管,為今后有更多的數據在“碼”上匯集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