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己派 編輯/ 陳曉平
K12教培在重錘下涼涼,一個教育賽道在迎來利好。
咱普通老百姓領會教育文件精神,看標題就行。
針對義務教育和校外培訓,《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落腳在負擔的減輕;
針對職業教育,10月中旬出臺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落腳在高質量發展。
這份意見明確提到: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
兩份文件都由“兩辦”直接印發,代表了最高層的意志,一收一緊,直接左右了兩家公司的命運。
K12主業的新東方,港股市值暴跌約9成,有家做學歷職教的公司,以275億人民幣的市值,坐上港股教育企業的頭把交椅。
中教控股,外號“三本之王”,擁有14所學校、超25萬名學生(截至2021年2月),它的學生數,大體是清華大學的4.7倍,北京大學的5.4倍!
為什么能管這么多學生?做的又是什么生意?
民辦高校,拔得頭籌
開個高校,可沒辦個培訓班那么簡單。
根據1993年頒發的《民辦高等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民辦高校,必須設置至少三個專業,每個專業至少兩名教學骨干,職稱副教授以上,在校學生500人起。
本科高校的牌照更稀缺,直至今年,才放開“專升本”的口子,支持少量優質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
若自建學校,要與地方政府協商拿地,若是核心區域,拿地成本更高,非核心地段,才有可能獲得政府補貼。
強監管、重資產,辦校還要有足夠的學術資源(如經驗豐富的學校運營商、合格的教職人員和配套的教學設施),一定的時間積淀和口碑,以及過硬的資金實力。
這樣一個高門檻行業,中教控股是拔得頭籌的一家。
它的發家,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兩位創始人于果、謝可滔,分別創辦江西科技學院和廣東白云學院,系中國較早一批民辦高校,且在各自省份,綜合競爭力常年排民辦第一。
中教控股創始人謝可滔
2007年,雙方走到一起,兩家學院實行共同管理和控制。201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
上市前,中教控股擁有三所學校,江西科技學院、廣東白云學院和白云技師學院,在校學生數約7.5萬余人(截至2017年8月)。
2016年,在校生超過3.5萬的民辦高教集團,只有5家,而全國民辦高等教育院校,則有超過700所。
2017年9月的一件事,改變了中教控股的成長路徑。
《民辦教育促進法》當年修訂生效,打消民辦高校兼并收購不確定性。既然自建學?;乇局芷陂L,耗時耗力,拿錢買現成的,豈不是更快?
很快,港交所登陸三家高教集團,大家一路買買買。中教控股,就以每年2-3起的節奏,上市以來完成11起并購。
管理層在年報中坦白:并購團隊自上市起,已審視逾500個潛在并購目標。大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氣勢,事后看,全國最大的民辦中專、全國最大的技校,確實都被收入囊中。
并購方面,中教控股保持了成功率,“買買買”也要講基本法,它基本把握了兩點:
1、抓住獨立學院轉設機會;
2、尋找背債的標的。
大舉并購,精打細算
獨立學院,興起于高校擴招時代。其由公辦高校與企業或個人聯合辦學,通常民間力量出資蓋樓,體制內院校負責日常教學管理,業內還有“三本養一本”的說法。
這批特殊的高校,剛好大限到了。
2020年5月,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到當年末,各獨立學院制定轉設工作方案,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公、轉民或終止辦學。
2020年至今,120余獨立學院獲準轉設,尚未進入公示流程的還剩100余所,不能轉設,只有兩種前途:要么終止,要么投靠。
100多所學院,生源、牌子家底在,一買來,就是能生金蛋的母雞,錢袋子鼓鼓的頭部高教集團,競相爭奪,中教控股就是活躍的一家。
今年7月,它完成一起標志性收購,買下了成都錦城學院,花了約24.5億人民幣。
一句話概括這筆交易: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民辦高校并購項目。
花這么多錢,因為很值。
據2021年最新獨立學院排名,成都錦城學院排名全國第一。2021/2022學年錄取招生中,其高考本科文科、本科理科、??莆目啤?评砜其浫》謹?,在四川省民辦學院中均蟬聯第一。
稀缺的是,成都錦城學院還有“一本”專業。于是,中教控股也成為首個擁有“一本”的民辦高教上市集團。
最近幾年,中教控股一路收購了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后命名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后命名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山東泉城學院(擬轉為煙臺科技學院),均已獲批轉設。
一轉民辦,獨立學院利潤還能漲。
因為他們未“脫鉤”公辦高校時,每年都需向母校上交管理費,上述三所院校,每年進貢的費用,分別是當年學費的18%、8%、20%,合計一年要花小1個億。
招生規模也能漲,還是這三所學院,2021/2022學年的招生學額,合計較上年提升34%。
一次性付清一筆“分手費”后,學費限制放開,定價權也握在自己手里,還不用每年上貢了,哪怕標的債務纏身,買來也是劃算的。
2018年,中教控股斥資8.55億元,收了鄭州城軌學校80%股權,其中7.35億元用于注入額外資本,以削減學校債項并為持續擴建提供資金。
同年,它又花5.77億元,收購西安鐵道學院62%股權,其中1.04億元,也是用來削減學校債項并為擴建的。
松田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等,也都是背債的標的。
以學養學,利潤驚人
中教控股還放眼全球,在澳大利亞、英國買高校,其中澳大利亞國王學院的收購,花了6.17億元人民幣。連番買買買,學校規模自然快速飛起。
中教控股業務分三塊: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
它提供的學科,涵蓋了98%本科生、94%??粕膶I選擇,但凡要學點應用型技術拿個文憑,基本都能滿足,連留學需求都能一并解決。
龐大的學校網絡,在2019/2020財年,撐起了26.8億元收入,之前的5年,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約46%,高等教育業務貢獻約7成。
最新公布的一個學期(截至2021年2月),收入為18.23億,增速還有38.6%。
民辦高等教育的毛利很高,過去8年間,中教控股的毛利率,從2014年的50.3%,一路上升至近60%。
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教職薪酬,占到總成本的40%左右。
上一個學期披露的凈利潤,高達7.38億,按照25萬學生推算,具體一學年,平均能從一個學生掙到5900塊錢,一個本科讀下來,妥妥能掙2萬多。
掙錢邏輯很清晰,也逃脫不了“以學養學”的詬病。
它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學費、住宿費及配套服務,學費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90%左右,會時調整課程學費,幅度在0%-30%之間。業績增長,相當仰賴學生人數和學費單價。
用什么理由提價,顯得很自然?
中教控股有兩大法寶:一是收購好學校,提高生源吸引力,新專業、新學校的學費,通常更高;二是建新校區,提供學生更好的生活條件,提高住宿費。
典型的例子,比如旗下的??诮洕鷮W院,通過開設行業學院,學費區間的上限,從上年的4.98萬元,升至2020/2021學年的9.99萬元。
中教控股現踩在職業教育風口,職教新政前腳剛出爐,它后腳就發公告,“本集團于中國所有學校中提供的教育業務,均受到該政策鼓勵”。
有個老話題它避免不了:以60%的高毛利辦教育,是否過度逐利?
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鐘秉林等,寫過一篇文章分析“民辦高校集團化辦學”的利弊,表達了這樣的擔心:
“短期來看,部分以營利性為目的的民辦高教上市集團,會弱化高等教育公益性,可能對高等教育公平產生不良影響,帶來新的挑戰?!?/p>
確實,在教育行業,逐利必須兼顧公益性,否則都走不長。
K12就是血淋淋的一個證明。
商業模式優秀案例火熱征集中
征集報名項目咨詢:朱先生 021-64265705 申報郵箱:syms@21jingj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