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鞏兆恩 廣州報道
在簽署合作協議1個月后,華為和廣汽的合作在2025年初迎來了新進展。
1月10日晚間,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GH項目的議案》,同意公司投資設立GH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
廣汽集團計劃以本項目公司為載體,與華為深度融合各自優勢,通過聯合定義和設計,在產品開發、營銷策略以及生態服務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構、技術領先的全新的汽車品牌,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產品。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雙方團隊已經開始聯合辦公,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車型產品,首款產品定位于30萬元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具前瞻性的智能化出行體驗。
“番禺行動”進行時,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三大品牌之外,廣汽集團自主板塊迎來“新鮮血液”,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醞釀當中。廣汽突圍2025年,又多了一個機會。
不造“第五界”,或采用全新合作模式
去年11月30日,廣汽集團宣布與華為簽署深化合作協議。按照規劃,廣汽將在三大自主品牌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
廣汽將該合作稱為“華為智能化+廣汽智造”的深度合作新模式,覆蓋產品研發、營銷、生態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必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創造新的成就。
目前,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方式主要分為供應商模式、HI模式和鴻蒙智行模式(智選車),其中與華為綁定最緊密的還是鴻蒙智行。
從雙方的合作表述來看,與華為的鴻蒙智行模式相似,且華為在問界、智界、享界和尊界四大品牌之外,已經成功注冊“仙界”“天界”“君界”等新商標。彼時,外界猜測廣汽華為“牽手”,又一個“X界”即將呼之欲出。
但廣汽集團方面予以否認,表示此次合作模式不同于鴻蒙智行模式,將以創新模式為基礎尋求差異化發展,而非延續或復制已有模式。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也曾公開回應稱,由于資源和人力有限,鴻蒙智行不會推出“第五界”。
雙方的合作也的確并未朝著“第五界”的方向發展,新品牌沒有進入鴻蒙智行這一大家庭,而是選擇另辟蹊徑,合資打造全新汽車品牌。
在去年12月底,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廣汽與華為的合作似乎全棧式的合作,是雙方從產品的定義,產品的開發和制造、銷售服務以及用戶生態的全領域的合作。”馮興亞透露,除了新建一個高端新能源品牌外,雙方還將建立新的銷售渠道,可以為用戶提供新的體驗和新的形象。
有接近華為車BU的人士告訴媒體,華為車BU有很多新增合作項目,其中與廣汽集團和東風集團的合作項目尤其深入,除了不使用華為銷售渠道,產品設計開發等合作模式均與鴻蒙智行類似,可以理解為“小智選”。
廣汽先行注冊新公司,以此為依托承載該項目,以創新模式為基礎尋求差異化發展,在供應商模式、HI模式和鴻蒙智行模式之外,華為與車企的全新合作模式,或將率先在廣汽身上開啟。
“華為在汽車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們雙方有非常好的溝通和交流,各種各樣的合作肯定會持續推進?!痹隈T興亞看來,廣汽和華為都是廣東的企業,雙方合作是逐步深化的。
而錨定30萬元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一方面有望在新的合作模式下,為廣汽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提供增量;另一方面,也能在當前昊鉑品牌聲量有限的情況下,為廣汽自主品牌撕掉“網約車”的標簽,推動集團在新能源高端市場中率先完成占位。
時隔八年,再“牽手”造品牌
事實上,這并非廣汽首次深度擁抱華為。
早在2017年,廣汽集團便開始與華為開展戰略合作,聚焦于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領域,是最早擁抱華為的車企之一。
2021年,雙方合作升級,宣布旗下自主品牌廣汽埃安與華為將共同開發AH8車型,這是一款中大型智能純電SUV,將基于廣汽 的GEP 3.0底盤平臺、華為CCA(計算與通信架構)構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項目總投資項目總投資7.88億,并計劃于2023年底量產。除此之外,雙方合作打造的一款MPV和一款高端轎跑,也在規劃當中。
同年,華為與賽力斯也才剛剛建立跨界業務合作關系,打造了當前鴻蒙智行的主力品牌——問界。
不過,問界的首款量產車型M5隔年2月成功上市,但華為與廣汽的AH8項目卻遲遲沒有迎來新的動態,直到2023年3月,AH8即將量產之際,卻突然“生變”,雙方合作降級。
廣汽發布公告稱,AH8項目從“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華為的身份由合作伙伴轉變為供應商。
對此,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給出的理由是,獨立開發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此外,廣汽在盈利領域的先進性考慮以及綜合成本競爭力的需求也促使其做出此決定。
當時各品牌與產品憑借“含華量”,并非次次都能夠在終端市場奏效,華為汽車業務的賦能優勢還不像今天般突出,HI模式下的阿維塔銷量平平,問界在2023年上半年的銷量也一度陷入低谷,直到下半年問界M7發布后,才重新煥發生機,一路猛增。
而廣汽埃安方面卻勢頭十足,自2017年成立以來,銷量持續攀升,2022全年銷量27.1萬輛,同比增長126%,在新能源品牌中名列前茅;2023年,廣汽埃安累計銷量達到48萬輛,同比大幅增長77.02%,雖然未能如期完成5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但成績依然亮眼,在新能源品牌中僅次于比亞迪、特斯拉,穩居第一梯隊。
對于雙方合作的“破裂”,外界稱一方面是因為華為在合作中較為強勢,另一方面是華為要價過高。從中可以看出,廣汽與華為兩方都十分看中合作中的主動權。
不過,新品牌合作中止后,廣汽與華為在其他方面的合作仍在陸續落地。2023年9月,廣汽與華為簽署數字化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在數字化領域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合作;2024年9月,廣汽傳祺全新概念車1 Concept正式發布,采用“華為方案”,搭載華為鴻蒙座艙和乾崑ADS 3.0智駕系統,預計將于今年第一季度發布量產車型。
再續前緣,打造全新的汽車品牌,華為與廣汽的合作再次走到8年前。
“不管是硬件、軟件,還是從產品到云端、從研發到制造,這么多年來,雙方一直保持緊密合作。這種戰略性全方位合作從未動搖過。”在2024廣州車展上,馮興亞再次強調了廣汽與華為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背負壓力,廣汽尋求突圍
二次牽手當今汽車行業內掌握一定話語權的華為,廣汽集團有著自己的焦慮與不甘。
2024年全面收官,廣汽集團沒有交出一份好的“答卷”,全年累計銷量200.31萬輛,同比下滑20.04%;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45.47萬輛,同比下降17.26%,其中,自主品牌中“挑大梁”的廣汽埃安,因為B端市場的飽和與純電市場的放緩等因素,呈現疲態,全年銷量約37.49萬輛,同比下降21.90%;合資品牌“兩田”也難逃下滑態勢。
公司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億至12億元,同比減少72.91%至81.94%。這是廣汽集團自2012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廣汽集團方面表示,業績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受競爭格局劇變等因素影響,汽車銷量減少;同時,為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及投資企業追加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的投入約180億元。
新能源滲透率連續多月邁過50%大關,燃油車支持的合資品牌份額縮水,自主品牌未能及時補位,廣汽坦然面對“陣痛”,意識到改革、調整、轉型是企業當下必須要做的事。
去年10月,廣汽集團啟動了全面深化改革,總部“下鄉”,推動埃安、昊鉑、傳祺三大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全要素向一線集中管理,以更高效的執行力推動變革,重點發力自主品牌的三年“番禺行動”打響。
2025年是三年“番禺行動”的第一年,背負壓力的廣汽,開年已經開始集中發力。
廣汽華為合作的新品牌項目率先加速落地,GH項目的辦公室大概率位于廣汽番禺汽車產業園的新總部內。
整合傳祺、埃安、昊鉑營銷體系,組成新的品牌營銷本部,由廣汽傳祺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永強臨時主持整體工作,統籌三大品牌市場營銷、整車銷售、渠道建設和售后服務、新媒體營銷等內容,各業務和職能領域的一體化改革也在推進中。
引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重塑產品立項流程內核,把資源聚焦于用戶核心關注點,規避資源分散與產品同質化問題,優化資源調配,實現產品團隊高效協同作戰,相關負責人現場簽訂軍令狀,保障順利達成改革目標。
“快刀斬亂麻”,協調資源讓集團的生產效率最大化,綜合成本最低化,從而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改善邊際收益,提高盈利能力。這是廣汽此輪變革的主要出發點,也是廣汽2025年能否成功突圍的關鍵。
“番禺行動”下,廣汽未來三年的資源與重點向自主品牌傾斜,總經理親自掛帥,統領自主板塊,領導層走到一線,“聽到炮火的聲音”后再決策。廣汽需要做出改變,也急于做出改變。
目前,尚不清楚GH項目將在廣汽集團內部體系中處于哪個位置,但自主“新鮮血液”的注入,尤其在華為的加持下,有望為廣汽帶來量的回升,同時,為廣汽沖擊智車市場、高端市場再增一有力籌碼。
根據規劃,未來三年,廣汽自主品牌預計將推出22款全新車型,2025年將上市7款,覆蓋EV、PHEV和REV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結構。
“番禺行動”進行時,展望2025年,廣汽集團明確要在2024年銷售200.3萬輛基礎上,挑戰15%增長,全年銷量超過230萬輛,自主品牌顯然要承擔更重的任務;到2027年,計劃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