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研究院 研究員吳文汐、周慧
近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新星之城,未來將崛起的潛力城市》報告。
報告通過發展基礎、發展質量、發展驅動力三大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分析了除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外的普通地級市的發展狀況,其中剔除掉2022年GDP總量已過萬億的蘇州、無錫、佛山、泉州、南通和東莞,從中選出20個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并將其定義為“新星之城”。
在20個新星之城中常州、嘉興、煙臺位居前三名,成為引領新星之城高質量發展的頭部城市。為什么前三名是這幾個城市,它們的發展有何特色,21世紀經濟研究院通過指標體系對其進行了詳細分析。
第一名常州:GDP邁進萬億,新能源“風投之城”崛起
常州在新星之城中總排名居第1位。從三個一級指標來看,常州發展基礎、發展質量均排第1位,發展驅動力排名第5位。
常州近年來經濟發展明顯提速,2022年GDP達9550.1億元,是新星之城中最接近萬億目標的城市(本報告發布后,常州發布官方公眾號發文宣布常州2023年邁進萬億之城)。
此前,在江蘇省“蘇錫?!钡陌l展格局中,兄弟城市蘇州、無錫已經率先成為“萬億俱樂部”成員,只有常州經濟總量仍未突破萬億元。從新星之城指標體系來看,常州發展基礎、發展質量兩大一級指標均高居榜首,尤其在發展基礎上,遠高于第2名嘉興。其中,常州在人均GDP、單位面積GDP、城鎮化水平、研發投入占比等多項指標上領先。
1、發展基礎
綜合發展水平方面,常州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50.1億元,逼近萬億GDP大關。同時,常州人均GDP和單位面積GDP在樣本城市中均位居榜首。總體來看,常州綜合發展實力強勁。
在20個新星之城中,常州人均GDP高居榜首,2021年達165724元,遠高于第二名鎮江的148204元。從單位面積GDP產出來看,常州依然高居榜首,2021年達20145.43萬元/平方公里,與第二名嘉興的16233.15萬元/平方公里相比,差距非常明顯。不過,在城鎮化發展水平方面,常州排在第2位,略低于鎮江。2021年常州城鎮化率為77.6%,2022年為78.01%,遠高于全國水平。
蘇錫常都市圈中,蘇州人口破千萬,無錫人口700多萬,常州人口明顯少于蘇錫二城,2022年僅為536.62萬。從土地面積來看,常州僅4372平方公里,是蘇州面積的一半,與煙臺、唐山、徐州等上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相比更是明顯偏小??梢哉f,常州在較為有限的人口、土地資源上,展現出了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潛力。
2、發展質量
產業發展質量方面,常州居第1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第二、三產業增加值擁有明顯優勢。常州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制造強市、質量興市道路,加快形成先進制造業體系。工業經濟的“換擋超車”是常州經濟提速的重要因素,2021年常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198.9億元,2022年達4664.5億元,增長5.4%。
選擇從新能源產業切入,是常州能夠在長三角眾多工業強市中突圍的關鍵原因。作為曾經的全國三大乘用車制造基地之一,常州在原有的汽車工業底蘊上轉換賽道,大力布局新能源產業。2015年,常州市金壇區政府一次性投入28億元,引入總部設在洛陽的動力電池制造商中航鋰電(現“中創新航”),這讓常州成為又一個“風投之城”。
2022年,常州新能源產值已超5000億元。同時,常州動力電池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位,占全國五分之一;新能源整車產量占江蘇全省近一半;電池片及組件產能占全國10%左右。
新能源產業推動常州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釋放出自身最大的優勢,也是其能否率先晉級萬億GDP城市的關鍵所在。2023年,常州提出的目標是爭創新能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能源領域產值超6000億元,新能源板塊市值突破5000億元。
綠色發展質量方面,常州排名中游。常州在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電耗等指標控制上任務艱巨。目前,常州正在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這將有助于快速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3、發展驅動力
人均收入水平方面,常州居第1位,大幅領先其他城市。常州的全體居民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新星之城中領先,且城鄉差距較小。
創新驅動力方面,常州仍排第1名。常州在研發投入占比和發明專利授權量上均位居前列,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第3名,研發投入占比指標排第4名。近年來,常州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2021年度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常州排名第19位(地級市第4位),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第16位。
人口增長潛力方面,常州排第9位,處于中游水平。常州老齡人口數量占比并不算高,七普數據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0.01%,比同省的泰州、鹽城、揚州低至少6個百分點,說明常州是一座相對年輕化的城市。2022年末,常州常住人口為536.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6萬人,近幾年保持人口凈流入趨勢。
第二名嘉興:加碼創新,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
嘉興在新星之城中總排名第2位。從三個一級指標來看,嘉興發展基礎排在第2名,發展質量、發展驅動力均排在前十名內。
嘉興的GDP總量并不高,2021年為6355.28億元,2022年為6739.45億元,排在20個新星之城的第10名。
2021年嘉興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69839元,在新星之城樣本中排第2名,城鎮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另外,嘉興近年來也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縱向觀察,嘉興全社會R&D經費支出保持平穩快速增長,自2016年以來均保持2位數增長。構成方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R&D經費支出最重要的來源,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R&D經費支出192.90億元,占全社會的比重達91.9%。
嘉興和蘇州一樣,具有鄰近上海的優勢,均是大上海都市圈成員,具備同城化交通優勢、人才流動便捷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優勢等。目前,嘉興正加速接軌上海、擁抱上海,在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的強力輻射帶動下,嘉興未來發展潛力空間很大。
1、發展基礎
從發展基礎下的兩個二級指標來看,無論是綜合發展水平還是城鎮化發展水平,嘉興都位居第3名。
綜合發展水平方面,嘉興排在第3名,僅次于常州和煙臺兩個準萬億GDP城市。嘉興除了GDP總量不占優勢外,人均GDP排名也只是位居中游,2021年嘉興人均GDP為116323元,排在第9位。不過,嘉興單位面積GDP位居第2名,僅次于常州,2021年為16233.15萬元/平方公里。在20個新星之城中,除了鎮江之外,嘉興是面積最小的城市,僅為3915平方公里。
城鎮化發展水平方面,嘉興同樣位居第3名。2021年,嘉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1.9%,位居新星之城第6名。2022年,嘉興城鎮化率72.4%,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與全國城鎮化率平均水平相比,高出7.18個百分點。嘉興地處滬杭之間,同時跨大上海都市圈與杭州都市圈。不過,與這兩個城市相比,嘉興城鎮化率存在明顯差距,2022年上海城鎮化率為83.09%,杭州為84.0%。
2、發展質量
發展質量方面,嘉興排在第9位。
產業發展質量方面,嘉興排在第6位。其中,嘉興第二產業增加值總量位居第4名。2021年,嘉興第二產業增加值達3453.75億元;2022年,第二產業增加值3719.61億元,增長2.9%。相比第二產業,嘉興第三產業占比較小,二三產業存在一定失衡問題。
嘉興的傳統產業體量較大,其中紡織業是重要的支柱產業,海寧經編、大舜紐扣、洪合羊毛衫等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60%。目前,嘉興面臨產業層次偏低,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基礎仍較薄弱等問題。
為此,嘉興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優化制造業布局,重點圍繞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高端時尚產業等優勢產業集群,進一步培育前沿新材料、半導體、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時尚消費電子、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形成傳統優勢保持和新興產業崛起的良好態勢。到2025年,規上工業產值達到1.6萬億元以上。此外,嘉興還提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綠色發展質量方面,嘉興排在末尾。從三級指標來看,嘉興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數據排在靠后的位置,2021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9.69%。此外,嘉興的單位GDP電耗比較高,僅次于唐山、惠州和淄博,2021年單位GDP電耗高達985.41千瓦時/萬元,比電耗最少的襄陽高出近3倍。
在綠色發展方面,嘉興依托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嘉善片區建設,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加快建設嘉善未來新城。同時,2023年嘉興提出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改造,聚焦數字賦能、節能降碳,組織實施“兩化”改造項目1000個以上,目標是基本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兩化”改造全覆蓋。針對能源消耗較高問題,嘉興還提出加快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2023年全社會能耗強度下降4%以上。
3、發展驅動力
嘉興的發展驅動力靠前,其中在創新驅動力三級指標方面,嘉興排在2位,僅次于常州。
具體來看,嘉興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較高,且保持高速增長。2021年,嘉興研發投入強度為3.3%,同比增長15%。這些年來,嘉興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保持平穩快速增長,自2016年以來均保持2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嘉興研發投入最重要的來源,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192.90億元,占全社會的比重達91.9%。
2022年,嘉興研發投入強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達到3.41%,列浙江省第2名。此外,2022年,嘉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985.64億元,列浙江省第3位,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0.52%。
嘉興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高水平建設嘉興G60科創大走廊,通過布局建設“科創飛地”,積極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嘉興以G60科創大走廊為依托,構建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等緊密融合、覆蓋全市的創新體系,推進大走廊核心區建設,加速集聚一流創新基礎設施、高端創新載體,帶動全市重點科創平臺與產業平臺相互促進、聯動發展。
人口增長潛力方面,嘉興排在中游水平。2022年,嘉興常住人口總量555.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萬人。在新星之城中,嘉興的常住人口總量也處在中游,不過能保持常住人口的流入趨勢,證明這座城市的吸引力比較強。此外,嘉興人口年齡比較年輕化,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當地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19.3%。
第三名煙臺:經濟保持高增速,老齡化、城鄉差距等短板待補
作為山東半島中心城市的煙臺,擁有與常州旗鼓相當的經濟實力,二者均有潛力在2023年晉級萬億GDP城市(本報告發布后至今,煙臺尚未宣布2023年GDP是否過萬億)。
煙臺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2022年,煙臺的經濟增量和增速均在山東省排第一,上市公司數量在2023年2月達6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連續多年位居山東省首位。
在新星之城中,煙臺排名第三,看似與常州差距不大,但從不少細分指標來看,煙臺還是存在較大差距。2023年,煙臺與常州成為兩個最有希望突破萬億GDP的城市,二者經常被拿來比較。相對“蘇錫常”的全國知名度以及常州搶占新能源風口的關注度,以配套工業為主的煙臺顯得“低調”一些。
2023年,煙臺全市上下圍繞“決勝萬億GDP”展開了總動員,突圍萬億GDP被認為是煙臺城市形象和競爭力的一次跨越和升級。即便成功晉級萬億GDP城市,煙臺仍面臨城鄉差距較大、老齡化程度較深、常住人口減少等問題,這些也是未來限制煙臺發展潛力的短板。
1、發展基礎
綜合發展水平方面,煙臺居第2位。煙臺即將成為山東省內繼青島、濟南之后第三個GDP破萬億的城市。2022年煙臺GDP達9515.86億元,增速為5.1%,經濟增量及增速均位居山東省內第1位,這一增速還高于常州,在準萬億城市中處在領跑水平。
2021年,煙臺常住人口710.21萬,人均GDP為122665元,處于較高水平,不過與常州仍有較大差距。煙臺面積較大,達到13654平方公里,單位面積產出處于中游,2021年單位面積GDP為6380.36萬元/平方公里,還不及常州的1/3。
在城鎮化發展水平方面,煙臺排在前十名開外,2021年城鎮化率為67.31%,僅比全國水平高2.59個百分點。縱向來看,煙臺城鎮化率提高速度較快,2022年達到68.23%,比全國水平高出3.01個百分點。不過,橫向比較的話,常州、惠州、嘉興等江浙粵發達省份城市大部分城鎮化率在70%以上,煙臺不僅與之相比差距較大,還與本省的淄博相比差距也比較大。
2、發展質量
產業發展質量方面,煙臺居第3位。在第二產業增加值上,煙臺也是排在第3位。2021年煙臺第二產業增加值3598.5億元,2022年這一數據超過4000億,達到4022.2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方面,煙臺排在第1位,超過常州。2021年煙臺第三產業增加值4487.11億元,2022年達到4831.09億元,仍然比常州高。
面對GDP突破萬億元的目標,工業無疑是煙臺在復雜環境下保持韌勁和穩健增長的前提,而2021年“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的提出,成為煙臺的突破口。按照計劃,煙臺要在2023年打造綠色石化和有色及貴金屬兩個2000億元產業集群,汽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和食品精深加工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達500億元,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突破100億元,同時培育壯大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N個前沿性產業。
2022年,“9+N”產業產值達到8700億元。目前煙臺已經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其中有色及貴金屬產業2038.1億元,綠色石化產業1730.4億元,高端裝備產業1198億元,電子信息產業1125.9億元,汽車產業1027.3億元,食品精深加工產業1003.7億元。
綠色發展質量方面,煙臺排在中游。2021年,煙臺單位GDP電耗為683.22千瓦時/萬元,電耗水平比常州高。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煙臺也聚焦產業綠色發展問題。煙臺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3年,還發布了《煙臺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
3、發展驅動力
人均收入水平方面,煙臺排名不高。2021年,煙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53169元,處于中游水平。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00元,比上年增長4.8%。煙臺的城鄉收入差距較大,這也是山東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2022年,煙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86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12。煙臺的城鎮化率不高,隨著城鎮化加快推進,未來城鄉收入差距或進一步縮小。
創新驅動力方面,煙臺排名靠后。2021年,煙臺研發投入強度為1.99%,全國水平為2.44%,常州等城市更是超過3%。從山東省內來看,上榜的三座新星之城中,煙臺的研發投入強度也不如淄博和濰坊。煙臺提出,“十四五”研發經費投入年均累計增速9.5%左右,并把建設創新型城市作為“十四五”的重要目標。
人口增長潛力方面,煙臺排名同樣不高。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情況來看,煙臺老齡化程度比較高,達到25.68%。據煙臺市老齡委數據,截至2021年底,煙臺市老年戶籍人口達182萬人,占比28%,比山東省、全國平均值分別高出約7個和9個百分點。
此外,從2019年開始,煙臺常住人口呈現連續減少趨勢。2022年煙臺常住人口705.87萬,比2021年減少了2.41萬人,而2021年較2020年減少2.09萬人,人口減少幅度略有擴大。
從2011年到2021年,煙臺的常住人口從697.6萬增長到708.3萬,常住人口10年增加了10萬。同期,青島的常住人口從917.9萬增長到1025萬,濟南2011年到2021年增加了255萬常住人口。在山東三個經濟強市中,煙臺仍需追趕,經濟總量上被青島遠遠超過,濟南也領先煙臺進入萬億GDP城市。2023年,煙臺進入沖刺萬億GDP的關鍵年。作為工業強市,煙臺面臨著人口吸引力不足以及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問題,即使成為萬億GDP城市,仍需應對人口方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