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12月7日,由中國國際金融協會主辦,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承辦的“2024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聚焦全球經濟復蘇與金融發展新動能”在中國銀行總行大廈舉行。中國國際金融學會會長、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出席并演講。
葛海蛟表示,2023年,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繼續收緊,各國經濟發展動能不足,“高利率、低增長”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特征。與此同時,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傳統風險和非傳統風險相互交織,充滿了不確定性。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他還以“全球不確定性下的金融開放與合作”為主題,跟大家分享了幾點看法。
全球經濟面臨多重不確定性
葛海蛟指出,目前,雖然新冠疫情對社會運行的影響逐漸消散,但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并沒有顯著減少,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局勢更為緊張、極端天氣頻發,對當前各類經濟活動持續產生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放緩及人口老齡化等趨勢顯著變化,深刻影響全球經濟運行邏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較2022年下降0.5個百分點,2024年預計還將繼續下降。
二是全球市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頻繁,政策利率短期快速提升,改變了金融市場定價機制和資金配置方向?,F行的國際貨幣體系具有內在不穩定性,跨境資本異常流動增加,對新興經濟體股市、匯市、債市帶來較大外溢影響。在全球貨幣政策周期轉換和地緣政治沖突加劇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增加了全球生產和消費的不確定性。
三是全球治理規則運行和多邊主義框架調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全球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趨勢抬頭,主要經濟體實施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以及高科技產品進出口禁令破壞了多邊經貿規則,安全審查和投資限制阻礙了跨境投融資活動的開展。2022年,全球貨物貿易領域的限制事件突破1500起,全球跨境直接投資流量下降了12%。國際支付清算系統的公共產品屬性有所弱化,影響了國際經貿活動的效率和安全性。數字化、綠色化及智能化等新業態加速發展,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環保技術標準及人工智能技術治理等領域,亟待制定新的國際規則。
“這些不確定性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歷史經驗反復告訴我們,越是在動蕩變革時期,越需要各國積極作為,攜手合作?!备鸷r员硎?。
中國為全球經濟貢獻更多確定性
葛海蛟指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辦法??v觀人類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開放與合作是實現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中國金融業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數量大幅增加,金融規模明顯增長,形成了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葛海蛟介紹,目前,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全球第一,股票、債券、保險規模全球第二,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和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創新也為全球貢獻了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一是金融服務的質量效率和普遍性大幅提升,對推動中國和全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金融業積極落實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制造業強國等國家戰略,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助力小微企業發展,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全球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二是中國金融業穩健運轉,對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作出積極貢獻。中國銀行業不斷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堅持合規穩健經營,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安全網建設,持續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進程,完善區域金融互助機制,在新冠疫情期間為部分高脆弱度國家提供人民幣緊急流動性支持,對穩定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改革,推動構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多邊治理框架。2009年以來,中國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發展,積極參與和推動新興領域的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積極推動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各國應進一步加強金融開放與合作
葛海蛟認為,當前,全球經濟金融深度交融,各國進一步加強金融開放與合作,對世界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將為各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未來,全球金融業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合作,推動解決當前各國發展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一是創新金融合作方式,完善投融資機制,激發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當前全球各國普遍把綠色、數字、科技等新興領域作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新的重要方向,全球金融業應積極引導資金流向相關領域,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應加快推動全球綠色轉型合作,加大對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動全球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通過設立數字轉型專項貸款、數字產業發展基金等多種方式,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新動力。構建適合科創企業發展特點的全生命周期融資支持體系,助力全球前沿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
二是加強國際政策協調,降低跨境風險的傳染和蔓延。全球金融業應積極推動各國政府加強國際貨幣政策的溝通和協調,提高政策的連貫性、可預期性。推動完善國際金融安全網建設,強化區域性貨幣合作安排,提高發展中國家應對流動性危機能力,推動建立一個更加穩定和有彈性的國際貨幣體系。深化國際金融監管協作,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總量、結構和流向的研判分析,積極運用最新金融科技和區塊鏈技術,實現跨境資本流動的穿透式管理。
三是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解決治理體系碎片化、割裂化問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經貿規則,倡導以積極的談判和磋商消除國際經貿分歧,降低商品、資本、技術跨境流動壁壘。積極推進新興領域的金融標準和規則制定,在碳交易所建設、碳定價、碳排放核算、ESG評價標準和信息披露、金融數據跨境傳輸等方面加強國際互動,促進國內外規則協調統一。持續完善國際支付清算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聯通各國跨境移動支付系統,提升國際清算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