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青亭 北京報道
8月5日,《攻堅:新時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及 2029、2035 暢想》四國合作智庫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政治學教授、地緣政治經濟研究小組聯合主任拉迪卡·德賽(Radhika Desai)在會上表示,中國的發展經驗證明,國家指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堪稱典范。
西方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希望中國減少巨額貿易順差。針對西方媒體的質疑,德賽表示,西方的真正意圖是,讓中國更多地消費西方生產的商品,而不是向西方出口中國自己生產的商品。“毋庸置疑的是,西方不希望中國繼續投資其技術實力,并對西方在高科技生產線上的傳統主導地位構成技術競爭威脅?!?/p>
德賽認為,中方早就明確洞察了西方的意圖,而且做出了明確的回應,那就是,“想得美。”“雖然三中全會《決定》確實承諾擴大消費,而且是大規模擴大消費。畢竟,如果不能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么發展又有什么意義?但中國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動力將擴大后的市場拱手讓給西方,因為西方商品不太可能比中國生產的產品質量更高、成本更低?!?/p>
此外,他指出,三中全會重申了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承諾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