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外公布。職責機構編制方案也簡稱為“三定”方案。
除《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已確定的職能劃轉外(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劃入新成立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此次通知還有一些新調整:將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將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中央金融辦)。
此外,央行金融市場司、宏觀審慎管理局職能也有調整,其中宏觀審慎管理局不再承擔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但新增互聯網金融監管、房地產宏觀審慎的職責。
此番改革后,央行職責更專注于貨幣政策制定與執行、宏觀審慎管理、金融穩定等職能。“此次改革的實質是剝離人民銀行的非核心職責,是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重要舉措?!币晃粯I內權威專家表示,“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的職能并沒有削弱,中央銀行的宏觀定位反而更加清晰,職能更加純粹,履職更加精準?!?/p>
國務院金融辦職責劃入中央金融辦
今年3月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劃入新成立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此次通知重申了這一調整。
前述相關人士稱,改革前金融控股公司由人民銀行監管,但其下屬子公司仍分別由銀行、證券監管機構監管,這種安排容易產生監管真空和交叉地帶,部門之間容易出現推諉。在消費者保護方面,此前“一行兩會”均負責消費者保護,也存在交叉,不利于加強消費者保護。上述改革措施有利于壓實監管責任,此次金融改革實質是明確了監管責任。
此次通知還涉及一些新的職能調整。通知稱,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將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這也意味著國務院金融委及其辦公室成為歷史。
國務院金融委可追溯到2017年。當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設立金融委,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后明確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設在人民銀行,辦公室主任由人民銀行行長兼任,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統籌協調原銀保監會、證監會推進相關工作。
與此同時,在央行設立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負責處理金融委辦公室日常事務。根據2019年央行的“三定”方案,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編制15名,廳局級領導職數3名。
在前述職能調整后,相關機構的設置也發生變化。通知稱,將設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秘書局,劃入中央金融辦。
從公開信息看,中央金融辦已進入實質工作狀態,多次參加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工作會議。比如今年8月1日,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中央金融辦有關同志應邀出席。再如,7月31日至8月1日國開行召開2023年年中黨建和經營工作座談會,中央金融辦有關同志出席會議。
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調整后,后續需關注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的變化。2020年,各省份陸續成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以加強金融監管協調、促進地方金融改革發展和穩定等。地方協調機制由央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行長或分行行長擔任主要召集人,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省級派出機構、省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以及省級發展改革部門、財政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兩司局職責有調整
通知還稱,人民銀行不再保留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原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承擔的協調推進相關普惠金融工作職責,劃入金融市場司。
根據央行官網,央行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下設綜合處、監督檢查、金融教育處、投訴管理處、普惠金融處五個處室。按照機構改革方案及此次通知,前四個處室應劃入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處劃入央行金融市場司。
央行金融司主要職責為擬訂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和發展規劃;監督管理銀行間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票據市場、黃金市場及上述市場有關場外衍生產品;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擬定并組織實施宏觀信貸指導政策;承擔國務院交辦的小微、“三農”、科技創新等結構性金融政策協調具體工作。小微、“三農”是普惠金融關注的重點領域,此次劃入的普惠金融工作職責與金融市場司相關職責也契合。
此次通知還稱,將金融市場司承擔的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職責、擬訂并組織實施宏觀信貸指導政策中涉及房地產金融領域的相關職責,劃入宏觀審慎管理局,這有利于強化央行的宏觀審慎管理職能。
“宏觀審慎”是與微觀審慎相對的概念。微觀審慎監管主要防范單個金融機構危機的爆發,通過資本、杠桿率、撥備要求等指標進行監管。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市場發現,微觀審慎性的總和不等于宏觀上的審慎性,個體的健康性不等于總體的健康性。
近年來中央對宏觀審慎的關注明顯提升。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中國在宏觀審慎政策方面的探索實踐起步較早。2003年,人民銀行在房地產金融領域首次引入最低首付比例政策。2010年,人民銀行引入差別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并于2016年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MPA),將信貸投放與金融機構資本水平及經濟增長相聯系。2021年,央行印發《宏觀審慎政策指引(試行)》,明確了建立健全我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要素。
2019年央行新設宏觀審慎管理局,牽頭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據記者了解,過去幾年,央行金融市場司牽頭制定了“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度等房地產政策,但這些屬于宏觀審慎的范疇。
2020年10月,時任央行副行長的潘功勝在2020金融街論壇發表的《中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設與管理實踐》演講稱,推動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根據防范房地產金融風險和“穩地價、穩房價和穩預期”的需要,研究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居民債務收入比、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等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進一步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同時由于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劃出,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不再承擔這一職責。
此番調整后,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的主要職責為牽頭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和處置機制;牽頭外匯市場宏觀審慎管理,研究、評估人民幣匯率政策;擬訂并實施跨境人民幣業務制度,實施跨境資金逆周期調節;協調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
通知還稱,根據職責劃轉,相應核減人民銀行30名行政編制、6名司局級領導職數。調整后,人民銀行內設機構20個,機關行政編制71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8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