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

    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部署五項行動

    2023年06月05日 19:00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王峰
    重點監測課程實施狀況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狀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各校不斷將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我國從2001年開啟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又被稱為“第八輪課改”,其核心目標之一是推進素質教育。此輪深化行動從2023年開展至2027年,可以理解為“第八輪課改plus”?!缎袆臃桨浮访鞔_提出,要堅決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

    “新課程改革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收效與社會預期卻存在較大差距。直到2021年7月‘雙減’之前,中小學生升學壓力居高不下,競爭重心不斷下移,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上,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現象十分突出?!币晃徊辉妇呙恼n程教學研究專家說。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和介紹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下稱“雙新”)。落實“雙新”課程改革,需要地方和學校積極響應。

    “但在一些學校,校長與教師存在觀望等待心理,有的則不知如何下手?!鄙鲜鰧<曳Q。

    近期,與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相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先后下達,比如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迭代升級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等,需要在深化課程改革中予以體現。

    《行動方案》因此提出了五項行動:課程方案轉化落地規劃行動、教學方式變革行動、科學素養提升行動、教學評價牽引行動、專業支撐與數字賦能行動,很好貫徹落實了新近發布的重要基礎教育改革政策。

    未來,從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全國中小學校將開展一場穩健有序的深化改革行動。

    課程規劃引領課程建設

    在課程方案的設置方面,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地方、校本課程,普通高中實施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課程。

    《行動方案》要求制訂課程實施的區域、學校規劃,并健全課程實施監測體系。

    《行動方案》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確保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注重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統籌實施;普通高中保證開齊開好必修課程的基礎上,注重適應學生特長優勢和發展需要,提供分層分類、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形成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系列。

    在一些地方和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有的教師忽略了統編教材,卻把教學輔導用書當作依據,教學偏離了國家課程規定的實施原則和要求?!鄙鲜稣n程教學研究專家說。

    “事實上,忠實執行國家課程方案是‘雙新’課程落實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才可能調適和創新?!彼f。

    在2019年6月20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切實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最核心、最關鍵的是要把國家課程標準落實好。課程標準規定了開什么課,每門課要多少課時,現在關鍵的就是要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嚴格規范教學管理。”

    “將來還要建立課程實施監測機制,學校是不是把課程標準執行到位了,該開設的課程是不是開齊開足了,這是我們下一步評價學校辦學質量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眳斡駝傉f。

    果然,《行動方案》提出,開展國家、省兩級課程實施監測,研制監測關鍵指標,重點監測課程實施狀況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狀況。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是“雙減”的必然要求。2021年7月《“雙減”意見》提出,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幫助學生做好入學準備,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學校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

    將實驗操作納入中考

    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探索項目制、探究式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趨勢。

    《行動方案》提出,帶動廣大教師變革教與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克服單純教師講學生聽、教知識學知識等現象,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

    目前,“少教多學”已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開展的教學管理改革中,在現有班級管理的基礎上,組建微型學習小組,與家長、教師共同組成學習共同體。教師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改變,教師的重點放在了做學程規劃,創建微課程模塊,設計學習任務群,跟蹤輔導記錄學生的學習,開展學習質量評估,組織學習成果展示,進行教學評述等。

    基礎教育質量享譽全球的芬蘭2016年也開展了綜合性教學改革。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李敏曾記錄了芬蘭坦佩雷大學基地校的一節以文化建筑為主題的課程,學生共17名,來自二年級不同的班級,還有2名三年級學生。

    課程開場是身體放松的活動,之后教師講解有關文化建筑等相關符號的知識,師生使用紙質教輔資料,討論文化建筑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室中穿梭、走動,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接下來教師利用移動多媒體展示和討論學校周圍的一些文化建筑以及相關資訊。課中,教師帶領學生又做了一次五分鐘的放松操。下半堂課,教師繼續呈現了一些與文化建筑相關的照片和視頻,以學生個體表達和小組討論為主。之后讓學生在課業簿上涂寫有關文化建筑的單詞和圖畫。

    李敏介紹,芬蘭要求面向7-16歲學生的全部學校必須在課程綱要中留出一段時間(每年至少有1次,可持續數周)用于多學科教學,具體時間長短由學校自行決定。

    科學教育尤其適合綜合性教學和實踐教學。

    為了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布局戰略要求,《行動方案》要求開展科學素養提升行動,針對講得多做得少,學生對科學技術缺乏內在興趣等問題,深化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科學素養。

    《行動方案》提出,指導地方開齊開足科學課程,通過多種方式補充配齊科學課教師。強化跨學科綜合教學,遴選推廣一批跨學科綜合性實踐性教學優秀案例。加強實驗教學,強化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將學校實驗課開設情況納入教學視導和日常督導,將實驗操作納入中考。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原則上應不少于10%的教學要求。

    國家督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褚宏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近年來,跨學科、強調學生綜合素養的項目制學習正在得到推廣,而課后服務給了探索項目制學習的良好契機。

    浙江省在課程規劃中,就形成了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拓展性課程指向學生的實踐式學習、自主式學習,并將課后服務納入拓展性課程。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