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青島報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7月30日在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根據新的預測,大概在今年或者明年,中國人口將達到峰值,隨后進入負增長,同時印度的人口超過中國,且將來的差距會非常顯著。這些數據意味著中國將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這不是周期性的,不是稍縱即逝的,幾乎是長期的趨勢,新的人口轉折點或將帶來新的沖擊。
蔡昉指出,2010年開始中國勞動人口開始下降,過去十年經歷的人口沖擊是供給側的,導致經濟潛在增長和實際增長速度下行,我們通過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應對。
蔡昉介紹,我國“七普”總和生育率是1.3,為世界最低之一,顯著低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21年人口增長率0.34‰,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14.2%。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自然增長率為0.34‰。
蔡昉表示,今年或明年中國人口將到達峰值,隨后進入負增長。隨著我國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同時老齡化加深,需求特別是居民的消費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制約?!斑@標志著傳統人口紅利無可爭辯地消失,必然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給經濟增長帶來始料未及的新沖擊。”蔡昉說。
蔡昉表示,人口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變量,人口負增長意味著資源動員的增量減少,人口紅利將轉向改革紅利。來自需求側的制約將是新的挑戰,不僅要穩定和提高潛在增長率,更要關注如何用需求支撐潛在增長能力。
蔡昉表示,未來政策取向應該是不斷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今后十年、二十年最主要的任務是如何讓需求側因素來滿足潛在增長率,能夠實現潛在增長。
蔡昉認為,應對當前的家庭消費不足、收入不足以及應對長期的需求制約,歸根結底要政府發揮更大的作用,也要調整政府作用的結構和方向,要求政府有新的支出。
蔡昉表示,接下來,財政的作用相對于貨幣政策將會更加重要,財政的支出方向也會發生變化,更貼向于民生,更貼向于社會福利。這些轉變也會影響金融和財富管理。
蔡昉提醒,疫情影響勞動者就業、居民收入和家庭消費,恰與人口負增長的時段重合,短期消費受損的沖擊與長期消費制約的常態相遇,更易產生“磁滯效應”,經濟復蘇難以回歸到原來的軌道,使復蘇后的增長速度處于一個較低的常態。因此,應對疫情對宏觀經濟的沖擊,不僅要保護作為生產者的市場主體,還要保護好作為消費者的家庭。
據悉,該論壇由青島市政府主辦,由財經雜志、財經智庫承辦,論壇聚焦“新發展格局下的財富管理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