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帆 報道 隨著西藏公布前三季度GDP數據,全國31省份2021年前三季度“成績單”均已出爐。
前三季度經濟總量位列前十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和安徽。
從2021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情況來看,有8個省份的GDP增速超過了10%,其中湖北的增速最高,達到了18.7%。
但由于2020年的經濟基數較低,如果僅看同比增速,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數字幻覺”,因此結合“兩年平均增速”來觀察更具有參考意義。“兩年平均增速”指的是以2019年相應同期數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的增速,這一指標更能反映各地經濟的復蘇情況。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發現,江蘇、浙江、安徽、江西、重慶、海南和西藏7個省份前三季度GDP兩年平均增速超過了6%,其中,海南更是超過了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水平,江蘇、浙江、重慶則接近2019年前三季度的增速水平,表現出了較強的復蘇之勢。
31省份前三季度經濟表現一覽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7省份GDP兩年平均增速超過6%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前三季度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如果以全國作為參照,有11個省份前三季度的GDP增速跑贏全國或持平;如果比較GDP兩年平均增速,則有19個省份超過了全國水平(內蒙古未披露GDP兩年平均增速)。
湖北的GDP增速最高,為18.7%。2020年湖北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導致2020年基數較低,高增速很大程度在意料之中。前三季度,湖北GDP兩年平均增速為3.1%,對比上半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還有湖北的經濟排名位次。2019年,福建省GDP為42395億元,在全國排名第八位,與排在第七位的湖北大約有3400億元的差距。2020年,湖北GDP排名被福建反超,排名降至全國第八名,與福建大約有460億元的差距。今年一季度,湖北的GDP再度被湖南反超,但上半年,湖北已經回到第八名,與第七名福建的差距也由一季度末的878億元縮小至136億元。
截至三季度末,湖北與福建的GDP差距又進一步拉大至465億元,這使得今年年末福建和湖北的經濟第七省之爭,再增懸念。
除了情況較為特殊的湖北之外,海南前三季度的GDP增速表現突出,達到了12.8%,并且海南前三季度GDP兩年平均增速在各省居首,達到了6.8%,比2019年前三季度同期增速高出了1.3個百分點。隨著自由貿易港建設利好的持續釋放,海南的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品市場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尤其是消費表現強勁,前三季度海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4.6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1.9%,兩年平均增速也高達11.8%。
如果看GDP兩年平均增速,除了海南之外,還有6個省份的增速超過了6%,這其中,經濟總量位列前十的江蘇、浙江、安徽占據了三席,這三省也均屬于長三角地區。
從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來看,江蘇、浙江、安徽均在至少兩項或全部三項中的表現突出,并且,新動能均扮演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前三季度,江蘇新興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倍以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鋰離子電池、傳感器等產品分別增長72%、48.4%、59%和32.4%;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人工智能、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4.2%、22.4%、20.3%、20.2%和18.9%;安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5.1%,比全部工業高21.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8.9%,比全部工業高9個百分點。
在經濟體量較大的省份中,河南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較低,僅為7.1%,兩年平均增速僅為3.7%。今年三季度以來,嚴重洪澇災害、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對河南的經濟產生了較大沖擊,導致指標增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因為去年的基數特點,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相比于上半年難免出現下降,但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僅有包括廣東、湖北、北京、山西等在內的個別省份高于上半年,剩下大部分省份的GDP兩年平均增速對比上半年在下滑,表明大多地區的經濟復蘇持續上揚承壓。
實體經濟復蘇分化
總體來看,實體經濟的增長對于各省份經濟的整體復蘇起到了支撐作用。但受制于供應鏈、能源雙控等多方面的影響,不同省份之間的實體經濟表現有所分化。
整體經濟增速表現較好的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普遍也有不錯的表現,譬如,江蘇、浙江、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了9%,均大幅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增速水平。
北京的工業表現尤其亮眼,前三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大幅增長38.7%,兩年平均增長17.7%,兩項增速均在31個省份中高居首位。
這得益于高端產業發揮的引領帶動作用。北京的重點行業中,前三季度醫藥制造業同比增長3.3倍,兩年平均增長1倍;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21.1%,兩年平均增長18.9%。高端產業引領工業發展,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倍和1.1倍,兩年平均增速達到59.1%和48.8%。
一些省份披露了壓減能耗的影響。譬如,安徽統計局指出,“雙控”政策成效顯現,前三季度全省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2%,增幅比全部規上工業低1.3個百分點。
江蘇統計局則指出,工業生產月度增速持續回落且回落幅度有所加快,7月份、8月份、9月份分別增長10.5%、7.0%和1.8%。
廣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月首現負增長,這也導致了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上半年回落6.6個百分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在分析中指出,今年三季度,受疫情防控、缺電限產、能耗壓減等客觀因素的疊加影響,全區工業經濟發展壓力不斷加大。
同時,諸如供應鏈擾動等因素,正在使一些省份的工業受到影響。
吉林工信廳相關人士曾在7月表示,面對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局勢,下半年吉林工業運行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汽車“缺芯”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等。吉林省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了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這比上半年的增速下降了9.9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當前,世界經濟依然處于復蘇的艱難時期,我國的實體經濟也面臨著主動調控、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缺芯、缺電等疊加因素的影響,并且,不同地區還可能遇到散發疫情的挑戰。各地政府要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密切關注和克服困難,幫助企業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積極尋找新動能,推動經濟繼續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