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潔(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產業創新數據實驗室主任)
楊昕(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長江經濟帶研究室主任)
近日,學習時報刊發專版文章討論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文章認為,如何在生育、養育、教育各環節中,切實降低家庭成本和婦女負擔,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關鍵。該文進一步分析認為,生育成本包括“生的成本”,即從懷孕到分娩的成本,以及“育的成本”,即養育和教育成本。除了直接經濟成本,生育成本還包括間接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時間成本包括休產假、看護和接送孩子的時間、增加的家務時間和家庭教育時間等。機會成本包括有報酬工作時間的減少、個人閑暇時間的減少、工資率的下降等。
在生育成本中,“育的成本”顯然占比更高,也成為育齡人群決定生育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從現有國家和地方政府發布的社會政策來看,無論是延長產假、住房優惠、稅收優惠、生育補貼等都是從盡可能降低“生”“育”成本的角度來著手。
隔代撫養是傳統且行之有效的育兒支持方式,但這種模式在當下會因為居住安排、人口遷移等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要解決年輕父母的育兒焦慮可能還是要從市場中找辦法。但根據筆者親身經歷,當前育兒服務市場除了價格高昂以外,還存在家庭育兒服務供給不足,從業人員信息不透明,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市場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雇主與從業人員之間的信任危機也制約了這一市場的良性發展。因此,筆者期待育兒服務市場能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完善:
一是讓市場信息清晰可見、可查可循。育兒服務市場當前存在信息供給與有效利用之間的矛盾。我們期待育兒服務市場能夠實現權威監管與優質服務的有機結合。政府平臺應在資質認證、違法違規記錄等基礎信息方面發揮把關作用,市場化平臺則可以在服務體驗、價格透明等方面形成良性競爭。對于個人之間的非正規雇傭,市場平臺可以通過服務預約、服務記錄和雙向評價等功能,幫助建立可靠的服務信用檔案。這樣的分工合作不僅能讓家長獲得更全面可靠的選擇依據,也能讓認真負責的育兒服務者通過良好的服務記錄贏得更多機會,形成優質服務的良性循環,推動整個育兒服務市場走向更加規范和透明。
二是提升育兒服務專業化水平。育兒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是關系到服務質量和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當前市場上的育兒服務平臺多數僅承擔信息查詢功能,既未能有效把控服務標準,也未能為從業者提供職業發展保障。這種簡單的信息中介模式難以滿足家長對專業育兒服務的需求,也無助于提升從業者的職業認同感和專業能力。
我們期待看到更多規范化、品牌化的育兒服務機構成長。這些機構應通過建立正規的勞動關系、完善的社會保障和專業的培訓體系,讓育兒服務真正成為一份受人尊重的職業。通過將專業技能、服務質量和客戶評價納入績效體系,不僅能激勵從業者持續提升服務水平,也能讓家長獲得更專業、更可靠的育兒支持。這種良性互動必將推動整個行業走向更加專業化的發展道路,讓育兒服務真正成為連接家庭需求與職業發展的橋梁。
三是構建多元共治的行業生態。育兒服務市場的規范發展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服務機構等多方主體的協同參與。政府部門應發揮引導監管作用,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與評價體系,在從業人員資質認證、機構準入管理、服務質量監督等方面建立健全規范制度。同時引入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對服務質量進行定期評估與動態監測,形成客觀公正的市場評價機制。行業協會作為行業自律組織,要積極推動建立信用管理體系,開展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促進行業誠信經營。社區作為服務供需對接的重要場所,應設立專門的服務糾紛調解中心,搭建溝通協商平臺,及時發現和化解服務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各方主體通過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共同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既能讓年輕父母獲得更專業、更有保障的育兒服務支持,也能為從業者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實現行業的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