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袁思杰 香港報道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迎來快速發展,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為代表的中國外貿“新三樣”保持強勁出口態勢,出口市場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瑞銀投資研究執行董事、中國香港公用事業研究主管廖啟華對記者表示:“我對于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出海前景非常樂觀。我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將同比增長30%,增速高于市場預期?!?/p>
廖啟華認為,全球電力基礎設施將進入促增長時代,將帶動中國可再生能源出口增長。在2025年,新能源產品出口可重點關注中東、歐洲、南美和非洲地區的市場機遇。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7578.3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1%。
面對2025年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廖啟華表示,比起2018年,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板塊變得更有韌性,全球產業鏈布局的多元化有利于應對關稅的風險。
廖啟華指出:“中國企業在工廠布局方面變得更加多元,比如,有中國風電公司在巴西收購了風電葉片制造廠,還有中國光伏企業在阿聯酋有多晶硅廠的建設計劃?!?/p>
202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以下簡稱《能源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首部能源法,對于進一步夯實能源領域法治基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廖啟華表示,我國首部《能源法》進一步明確了在新能源轉型體系中,各類能源主體的角色和地位,有利于在后續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中發揮合力作用。
《能源法》明確規定,國家支持優先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廖啟華指出:“新能源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成為重中之重,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等都將得到開發利用的支持。這一結構性的明確,為我國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p>
核電和電網蘊藏投資機會
《21世紀》:展望2025年,你認為在能源轉型方面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廖啟華: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第一個是核電。核電是2024年重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電源供應方式。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它符合能源安全的要求。核電基本是自發自供的,不會受到外部輸入等因素的過多影響,因此中國、美國以及全球很多國家都想再發展或重推核電,以在能源安全方面實現更大的自給自足。
二是核電具有低碳清潔的特點。盡管核電存在核廢料再處理的問題,但在發電過程中完全是零碳排放。因此,我認為投資者可以多關注核電板塊。在未來5到10年內,無論是發電公司還是設備公司,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都可能會迎來更多的投資機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點是電網。電網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電網設備,如變壓器、電表等;另一部分是電網的運營和建設,包括電線、變電站等基礎設施。
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歐洲和美國未來兩三年內在這方面的資本開支將以10%至15%的年復合增長率擴張。而在國內,兩大電網公司的資本開支增長速度也基本保持在每年10%左右,這遠高于全球經濟的GDP增長率(約3%)。投資者通常更傾向于投資增速高于GDP的行業。因此,電網方面的投資機遇非常值得關注。
我國首部《能源法》為能源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21世紀》:你認為《能源法》的實施對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意義?
廖啟華:我認為《能源法》的實施對我國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首先,《能源法》確立了新能源的重要性。以往,我們雖然有《電力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等多部相關法規,但缺乏一部總體性的《能源法》。
新出臺的《能源法》不僅理順了以往法規中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明確了在新能源轉型體系中各類能源主體的角色和地位。這意味著新能源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成為重中之重,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等都將得到開發利用的支持。這一結構性的明確,為我國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個重點是能源安全。近年來,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增加,尤其是在2022年和2023年之后,國家提出了更多方案來保障國內能源的安全供應。
《能源法》的實施也體現了這一精神,它強調了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必須重視基礎電源的建設和維護。這也是為了確保在沒有風、光、水等的極端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保障能源的自給自足。因此,確保能源安全是《能源法》實施的另一個重要意義。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們在2024年也看到了一些電價改革相關法規的出臺,比如容量電價機制的建立。建立容量電價機制的目的是支持一些基礎電源的回報率,避免因新能源受到補貼或支持而忽視基礎電源的重要性。
《21世紀》:2024年7月,《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正式實施,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正在提速。在我國推進電力市場化的進程中,還有哪些體制或機制上的阻礙需要破除?
廖啟華: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阻礙需要破除。第一是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化的問題。當前,在部分省份,儲能企業數量較少,且大部分省份的儲能不能參與電力市場。
儲能目前更多地被視為成本項。對于光伏或風電企業來說,將儲能納入發展過程中就增加了其成本負擔。如果能夠打破這一束縛,允許儲能獨立上網和獨立買賣電力,那么儲能的盈利模式將得到拓展。
第二是系統成本的問題。在電源供應不穩定時,是否有一種方式能夠作為補償,為電力系統帶來更多電源的支持?這是系統成本可以增加的一個方向,也是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第三是與電源結構相關的問題。電力市場打開后,將會面臨更多不穩定電源與穩定電源之間的競爭。風電、光電等新能源與核電、火電等傳統發電形式之間的競爭可能會越來越激烈。這是市場打開后將會變得愈發明顯的情況,也是我們在推進電力市場化過程中需要關注和應對的一個方面。
儲能市場空間廣闊
《21世紀》:2024年,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目前儲能占整個電力系統不到2%的裝機水平。你認為新型儲能設備的裝機水平提升,會給市場帶來哪些機遇?
廖啟華:我認為新型儲能的發展將給市場帶來多方面的機遇。首先,從市場空間來看,當前儲能的裝機水平還不到2%,如果未來能夠達到10%的裝機水平,那么市場空間將擴大近十倍,市場潛力巨大。
其次,儲能電池的電芯也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僅能應用于電動汽車,在電源儲能設備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儲能需求的增長,電芯的需求也將隨之增加。
再者,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也將為儲能市場帶來新的機遇。目前我們大部分使用的電池是鋰電池,但在電源儲能系統中有很多不同的電源可以選擇。大型能源儲能設施可以選擇更多不同的材料作為發展方向,這將推動儲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
因此,儲能有巨大的市場機遇,儲能科技的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電芯的需求也有著很大的增長潛力。隨著我國對新型儲能的重視和裝機水平的提升,儲能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新能源產品出??芍攸c關注中東等市場
《21世紀》:出海是當前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大主旋律。面臨外部不確定因素,目前中國新能源產業出海的市場布局如何?有哪些新的增長點可以挖掘?
廖啟華:我對于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出海前景非常樂觀。我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將同比增長30%,增速高于市場預期。
這一增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風電、電網設備和光伏。
在2025年的展望中,我們提到兩個大的主題。一是全球的電力電源建設在2025年大概率會加快。二是我國的新能源產業也將進行改革。無論是外部需求還是我們自身的改革,我都持樂觀態度。
外部需求方面,今年全球電力基建加快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首先,我們非??春弥袞|市場,尤其是阿聯酋和沙特等國家?;仡?024年的新能源產品的出口數據,無論是風電、光伏還是電網設備,我們對中東地區的出口量幾乎翻倍。這主要是因為中東地區需要能源轉型,不希望僅依賴石油作為GDP的最大貢獻主體。同時,中東國家還想發展更多的數據中心和AI相關產業,因此發電成為重中之重的任務。
其次,我們認為歐洲的電源建設也會加快。經歷了兩年的地緣政治不穩定后,我們預期2025年將是歐洲進行改革的一年。在一些歐洲國家的大選中,有人提出了關于“能源改革“的競選口號,希望能夠發展清潔能源的同時,變得更加自給自足,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在這個過程中,歐洲的電網和電源都需要改造,這無形中也會利好中國公司。然而,這一觀點目前尚未被市場充分消化。目前,大家可能只看到歐洲經濟疲軟和地緣政治不穩定等表面現象。但在2025年,歐洲的新能源產品需求可能會成為新的增長亮點。
最后,南美以及非洲國家也是值得關注的市場。我們發現,在出口到這些國家時,由于中國產品的價格具有吸引力,這些地方在不需要改革電價的前提下,光伏、風電和電網等投資建設也能順利進行,產品價格的競爭力拓展了中國企業進入這些市場的機會。
因此,綜合考慮到中東、歐洲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情況,我們認為在2025年中國新能源產品出海有望實現同比30%左右的增長。
策劃:于曉娜
記者:袁思杰
監制:朱麗娜
編輯:和佳
設計:林軍明
視頻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