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廣州報道
“2021年至2024年5月,廣東全省檢察機關立案辦理海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038件,訴請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并獲得法院裁判支持3255萬元,督促清理固體廢物10403噸,涉及海域面積約28萬畝?!?/p>
7月29日至31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在廣州舉行,會議現場多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在粵全國人大代表聽取廣東省人民檢察院關于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在擁有全國最長大陸海岸線、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的廣東,海洋已經成為“再造一個新廣東”的關鍵空間。然而,在海洋經濟加速發展的另一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會議結束后,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近年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損害問題多發,公益損害行為呈多樣化趨勢,其中流域治理、陸源污染治理、用海與護海的平衡等系統性、結構性問題解決難度大,同時部分群眾、企業也仍然存在海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法治意識不足、參與度不夠等問題。
面向萬億級藍色空間,廣東如何走好發展與保護的“平衡木”?在報告中,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提及兩個理念:保護與發展并重、打擊和修復并行。
“針對不同類型案件特點,我們也在探索采取損害賠償、增殖放流、補植復綠、異地修復、勞務代償、碳匯認購以及其他具有經濟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方式,督促做好生態修復工作?!痹撠撠熑吮硎?。
強調“保護與發展并重”
在司法實踐中,如何做到“保護與發展并重”?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舉了個與紅樹林有關的例子。
地處紅樹林面積居全國第一的廣東,廣東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壽長河濕地公園”)是少有的河流型紅樹林濕地,而壽長河流經地區也一直有生蠔養殖的歷史,還打造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陽東壽長蠔。
然而,近年來隨著生蠔市場需求上升,壽長河中無證、無序養殖蠔排明顯增多。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陽東區院”)在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責的過程中發現,從壽長河大橋到壽長河出??诜秶暮佣危植贾习賯€未辦理養殖許可和海域使用許可的養殖蠔排,不僅嚴重影響河道通航,生產銷售過程中隨意棄置的蠔殼等還造成河床淤積,損害壽長河水體和紅樹林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
針對這一情況,陽東區院向負有相關職責的陽江市自然資源局陽東分局等單位依法發出檢察建議書,并聯合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管護中心及養殖戶代表召開整治動員座談會,推動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清理整治工作。
但在對濕地公園違法蠔排開展整治的過程中,當地養殖戶的生計、區域特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也需要被考慮權衡。
為此,陽東區院從保護“陽東壽長蠔”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標識、防止過度養殖影響產品質量的角度出發,推動陽東區東平鎮政府、陽東區大溝鎮政府、陽江市自然資源局陽東分局等共同商定,在壽長河道規劃合理利用區,科學管控養蠔規模與密度,解決好養殖用海歷史遺留問題。
2021年11月到2022年7月間,陽東區院持續動態跟進監督紅樹林濕地保護情況,深入群眾釋法說理,并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蠔殼等垃圾的合理堆放、清理提出整改意見,逐步推動將蠔排遷移至生態紅線外的可養殖區。目前,該河段違法養殖蠔排問題已得到有效整改,濕地公園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
2023~2024年間,廣東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接連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陽江市紅樹林科普研學景區,目前,廣東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率已達98.01%,發現新物種四十多種,包括黑嘴鷗、黃胸鷗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一方面要加大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公益訴訟督促整治近海養殖污染、海上船舶污染、海洋傾廢等行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要著力加強海岸線整治,助推海洋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通過訴訟監督推動公正司法、營造海洋經濟發展良好法治環境。
探索海洋生態修復新路徑
除了在司法實踐中強調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外,報告中還多次提及恢復性司法這一關鍵詞。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東省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時會要求違法行為人承擔生態環境修復的民事責任,并針對不同類型案件特點,采取損害賠償、增殖放流、補植復綠、異地修復、勞務代償、碳匯認購以及其他具有經濟性、合理性、可行性的方式,督促做好生態修復工作。
在深圳,深圳市龍崗區檢察院就與法院、生態環境部門、專業技術評估機構等單位共同構建了一套責任明確、技術規范的替代性修復賠償模式,在兩起污染海洋環境案件中推動被告在相關海域種植珊瑚進行替代性修復。
據介紹,2023年,龍崗區檢察院在充分論證替代性修復的必要性、修復方式、修復金額和驗收標準后,對袁某甲等4名將含有毒物質的糞渣偷排至市政排污井污染環境的被告人出具《訴前替代性修復方案確認書》,讓犯罪嫌疑人通過委托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在深圳市大鵬新區東涌碼頭附近海域種植珊瑚的形式,承擔起修復生態環境的責任。
該案也是2023年8月15日“兩高”施行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以來,深圳市檢察機關首例開展訴前替代性修復工作的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為構建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訴前替代性修復輕罪化治理體系提供了樣本。
此外,2023年,廣州市檢察機關也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合作平臺,利用碳匯工具,探索海洋生態修復的新路徑。
其中,廣州市南沙區檢察院已經與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簽署《關于建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司法協作平臺的合作協議》,圍繞涉案信息互通、意見協同配合、案件處置通報、定期會商交流等方面夯實三方合作基礎,共同促進認購碳匯替代性生態修復模式的規范化、常態化運用。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東省檢察機關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強化監督辦案,促進多方協同,著力提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履職能力,推動海洋生態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