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青島報道
未來10年,我們要建設一個怎么樣的海洋?又將以什么角色參與到一場正在發生的全球藍色變革之中?近日,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簡稱“青島論壇”)舉辦期間,海洋發展的聚光燈打在了一群青年科學家的身上。
6月27日下午,在青島論壇主論壇開幕之前,來自7個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或項目的9位國際青年科學家代表齊聚“國際合作藍色青年科學家論壇”分論壇(簡稱“青年科學家論壇”),率先按下這場全球海洋科學對話的“啟動鍵”。
為什么是青年科學家?“他們的研究課題,很可能將是人類更好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解決方案。而他們的新思路、新理念也將引領著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內世界海洋科學浪潮的方向?!鼻嗄昕茖W家論壇承辦方之一,21世紀經濟報道執行總編輯、南財智庫21世紀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晨星表示。
海洋自然災害防治、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河口保護與監測、海洋藍碳......從海洋生態保護到藍色價值實現,在這場青年科學對話之中,一個更有活力、更具韌性的海洋發展藍圖躍然紙上。
“相比于傳統項目,國際合作的舞臺給年輕人預留了更多空間。我們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國際科研活動之中,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應該更積極、更大膽參與,從觀察者逐步成長為研究項目主導者,走上更大的舞臺。”在青年科學家論壇現場,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海洋十年”戰略傳播組成員(東亞地區唯一專家)王云濤發出呼吁。
據了解,本屆青年科學家論壇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鑫橋文旅集團承辦。
從海洋生態保護到藍色價值實現
覆蓋地球71%表面積的海洋內涵豐富,以聯合國“海洋十年”七大發展愿景為參考,此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將探討主題聚焦于“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的海洋環境”。其中,海岸帶、河口等陸地與海洋交互過渡的關鍵領域頗受青年科學家關注。
“海岸帶是陸-海-氣多界面多圈層交互作用最為劇烈的區域,也是過去50年和未來,全球人口和經濟增長的匯聚區。尤其是中國,海岸帶聚集了全國55%的大中城市,貢獻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0%?!睆B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海洋十年”COASTAL-SOS海岸帶項目科學家王桂芝表示,海岸帶是自然生態和人類生態的交匯區,掌握著社會可持續發展命脈。
然而,隨著海洋經濟持續發展,不斷增強的人類活動也使得海岸帶成為人海沖突最突出的區域,疊加全球暖化、脫氧、酸化等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到嚴重威脅?!盎诖吮尘?,我們啟動了COASTAL-SOS項目,以東亞海區為研究區域,評估、診斷、預測、模擬海岸帶生態系統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從而推動建立海岸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新的伙伴合作關系,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服務?!蓖豕鹬フf。
在中國海岸帶生態保護與修復進程中,紅樹林是一個典型群落。“目前中國推動紅樹林保護和修復,主要是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以及全面增強紅樹林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等四個維度展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海岸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生態學會紅樹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辛琨表示。
“紅樹林具有很多生態價值,目前能夠直接轉化為經濟收入的有科普旅游,紅樹林獨特的根系現象使它成為很好的生態教育基地?!毙羚f,“此外,紅樹林也能提供食物等生態產品。比如按照廣東目前試行的紅樹林種-養耦合模式開展紅樹林修復,可以在保護紅樹林的同時,實現當地社區的可持續發展?!?/p>
同樣關注環境保護與區域發展的平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聯合國“海洋十年”項目“中國河口保護示范”牽頭人叢柏林將研究焦點放在河口地區,“中國的河口,跟全世界其他地區的河口面臨的形勢非常相似,經濟發達,同時面臨著多重的環境壓力。”
“我們把海洋面臨的威脅總結為‘6+1’,包括氣候變化、棲息地減少、退化、污染、外來物種過度開采、其它潛在風險,以及缺乏有效的全球治理?!毕愀鄢鞘写髮W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聯合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全球河口監測”青年科學家代表陳翀進一步分析道。
基于監測評估結果,叢柏林牽頭的“中國河口保護示范”項目將一部分研究重點放在“共同保護”實踐上。
“我們特別鼓勵社區參與、企業參與??沙掷m發展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光靠政府的投入,力量是不夠的?!眳舶亓直硎?,目前項目在黃河口和珠江口都開展了相關保護實踐,聯動地區政府和專家學者,為河口區域養殖企業轉型、原住居民轉產轉業等提供政策、技術、產業規劃等多方面支持,打造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樣本。
在這些由不同國家科學家牽頭發起的、聚焦不同細分領域的聯合國“海洋十年”項目中,“如何平衡保護與發展”作為關鍵議題被多次提及。
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地理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聯合國“海洋十年”項目“全球海洋藍碳十年計劃”牽頭人William(Bill)Austin在項目分享過程中直言,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必須為了當地社區進行設計,當地社區將在很大程度上負責最終的成果交付,并且他們也依賴、受益于其中的一些措施。
“總的策略是要保護、保存更多的海洋。我們需要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漁業、可持續的船運,以實現對海洋的可持續保護與利用?!甭摵蠂泵貢L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Erik Solheim表示。
共建國際青年科學家聯絡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聚焦國際海洋科學最前沿的關鍵項目之中,青年科學家群體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正被更多地“看見”。
“海洋掌握在下一代年輕人手中,我們有責任迎接這樣一個機遇?!鼻嗄昕茖W家論壇現場,聯合國“海洋十年”項目COASTAL-SOS青年委員會成員、中泰氣候與海洋生態聯合實驗室研究員Khanittha Uthaipan坦言,目前泰國年輕海洋科學家數量只有大約70位,缺乏充足的人力資源及能力阻礙了泰國海洋研究的未來發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加深年輕人與海洋生態系統的聯系,Khanittha Uthaipan所在的COASTAL-SOS項目建立了青年委員會,希望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宣傳和導師引導等方式,鼓勵下一代年輕人從事海洋相關科學研究,并積極參與到聯合國“海洋十年”項目中,成為海洋的管理者,幫助海洋未來發展。
“年輕的研究員、科學家們可以獨立開展相關研究,并且制定創新性解決方案,解決海洋相關的挑戰,還可以與他們的同伴、專家或相關組織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海洋相關問題。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我們可以分享知識,還可以參與跨領域項目,共同支持聯合國‘海洋十年’愿景目標的實現?!盞hanittha Uthaipan介紹道。
“年輕人不要給自己設限。特別是在對年齡、性別、合作等具有更高包容度的國際合作項目中,年輕人其實擁有更多機會,要勇于嘗試?,F在很多項目都建立了支持機制,鼓勵年輕人參與到各類科研活動之中,大家可以逐步熟悉這種合作環境,慢慢從觀察到參與,再到主導,抓住機會走上更大的舞臺。”王云濤說。
聯合國“海洋十年”倡議或許就是一個重要的窗口。
“‘海洋十年’專門啟動了青年科學家ECOP大科學計劃,為世界各國的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將青年科學家的合作從各自的專業方向推向多學科交叉?!跋愀劭萍即髮W(廣州)博士后、聯合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第二次黑潮及周邊海域國際合作研究(CSK-2)”青年科學家代表吳寶蘭告訴記者,接下來其所在團隊將通過ECOP平臺為青年科學家持續分享重要會議信息、工作機會及培訓機會,并積極爭取經濟支持,推動更多青年科學家走上國際平臺。
“加強國際青年學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要為他們創造好的平臺和舞臺,另一方面也要提供足夠的機會和資源。青年科研工作者剛剛起步,在經費等資源方面比較匱乏,而且對于很多信息了解有限,可以考慮建立專門支持國際青年科研工作者合作交流的基金,同時充分利用好ECOP計劃等平臺,將其打造成合作資源、信息和活動的發布節點?!眳菍毺m建議。
在此次青年科學家論壇現場,王桂芝也建議,“未來可以進一步探索建立青年科學家網絡,通過打造一個常態化的交流平臺、組織開展定期交流活動,持續增強青年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不斷擴大宣傳,通過多種渠道爭取更多科研支持,從而吸引更多青年科學家加入進來。”
近4個小時的主旨演講與圓桌對話走到尾聲,面對這場正在全球發生的藍色科學變革,與會青年科學家們達成共識,應盡快建立建全青年科學家聯絡機制,促進藍色青年科學家跨機構、領域、跨專業、跨國界的交流與合作,加強不同計劃和項目間的協同與配合,努力實現聯合國“海洋十年”愿景。
在此背景下,現代海洋城市發展研究院也在青年科學家論壇現場,召集青年科學家共同發起“海洋十年”青年科學家聯絡機制,為促進國際海洋青年科學家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青年人有活力,也有創造性。未來,希望青年科學家論壇這類平臺能夠更多鼓勵多學科交叉,并找到穩定的資金支持,實現常態化運行,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好我們的海洋,利用好我們的海洋?!眳舶亓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