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后簡稱《措施》),提出六個方面33項具體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
糧食豐,“三農”穩,天下安?!洞胧访鞔_,針對當前農資價格依然高企情況,在前期已發放200億元農資補貼的基礎上,及時發放第二批100億元農資補貼,彌補成本上漲帶來的種糧收益下降。
《措施》提出完善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落實好2022年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的政策要求,根據市場形勢及時啟動收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優化種糧補貼政策,健全種糧農民補貼政策框架。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胡冰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中央財政針對實際種糧農民及時發放第二批100億元農資補貼,導向性明顯,要改變傳統意義上實際種糧農民得不到政策實惠的局面,優化種糧補貼政策,健全種糧農民補貼政策框架,給實際種糧農民吃一顆定心丸,保障實際生產者的利益,確保糧食穩產豐產。
另外,《措施》也對鄉村建設展開部署,如提出要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等。
優化種糧補貼政策
今年糧食穩產增產對于穩物價、穩預期、穩大局有特殊重要意義,而“三夏”生產在全年糧食生產中具有承前啟后作用。
5月27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常務會議,會議強調要抓好“三夏”生產各項工作,為保供穩價防通脹、穩住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會議提出,要推動落實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支持雙季稻區和再生稻適宜區等地挖足面積、品種潛力。
實際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即提出要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由于農藥、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明顯上漲,影響農民種糧收益,《措施》明確在前期已發放200億元農資補貼的基礎上,及時發放第二批100億元農資補貼。
胡冰川談到,在全球農產品價格高位運行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前期已發放200億元農資補貼的基礎上,及時發放第二批100億元農資補貼,彌補成本上漲帶來的種糧收益下降,保障種糧農民收益,確保今年糧食穩產豐產。
為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要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措施》對此進行進一步的強調和細化,明確要完善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落實好2022年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的政策要求,根據市場形勢及時啟動收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優化種糧補貼政策,健全種糧農民補貼政策框架。
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全球疫情、異常天氣、烏克蘭危機等對農產品生產和國際貿易造成了不小沖擊,國內疫情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也給糧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生產流通增添了變數。但總的看,我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多年連豐”,庫存充裕。
穩步擴大農村投資
要想“三農”穩,不僅要保障糧食安全,還要促進鄉村發展,實現農民增收。
修路是打通鄉村發展脈絡的重要方式,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將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作為重點任務和八大工程之一,明確要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推進鄉鎮對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設,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等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還存在重建輕管,部分道路用料質量差,路面寬度與現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等問題。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趙霞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針對道路用料質量差的問題,要做到制度和管理規范化,完善工程監督考核機制,嚴格執行工程驗收標準;針對重建輕管等問題,要明晰責任人,建立起責任明確的工程管理體制,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后期維護管理納入管理體制,建立管護規范的工程運行機制。
實際上,農村公路建設改造是擴大農村投資,穩定經濟增長的題中之義,也是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和薄弱環節的重要內容。
《措施》強調,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在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金融等政策支持,再新增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萬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000座。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趙沖久在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談到,預計2022年底,累計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5萬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8萬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8000座。
除此之外,《措施》還明確要統籌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的支持力度。2022年,中央財政在服務業發展資金中安排約25億元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安排約38億元支持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在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支持建設一批田頭小型冷藏保鮮設施,推動建設一批產銷冷鏈集配中心。
農業農村部也進行了相關部署。5月27日,農業農村部常務會議要求,要加強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系統謀劃推動高標準農田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各地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穩步擴大農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