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日的斜陽映在玻璃窗上,老錢,一個在STAQ市場奮掙了六年的投資者與我對面而坐。在北方冬季,對絕大多數百姓來說都是沒有美感和形象的日子,老錢也不例外,一身輕灰,一臉胡茬,加上穿上后吊帽的羽絨服,是個典型的老土。
但老錢的父親60年代就是12級干部,與一位現今的大人物在東北一個處里共過事。今天的話題是STAQ,一個在中國前后存活了十年的證券市場。老錢在這個市場做了六年多。
滿懷信心進入STAQ
“我今年49了,關系放在北京一個國營企業,80年代就有幾十萬了,十多年過去,一直做著投機生意,83年與人在香港成立公司,干什么,引資呀,天天與鄉鎮企業談合資,明擺著人家能三減兩免,我們能偷稅漏稅,三輛免稅車,只要雙方一簽字,50萬就進自己的公司,沒想到,栽在STAQ系統?!?/p>
在STAQ和NET,98%是賠錢出來的,老錢屬于2%,只打了個平手。1992年底,老錢在STAQ系統的“沈陽京聯”開了戶。開戶之前,老錢利用父親的老關系,專門打聽STAQ系統的背景。初中畢業16歲就下鄉,17歲參軍的老錢,當時對STAQ系統有三個判斷:一是STAQ系統是國家體改委辦的,是電腦交易,而深圳、上海都是地方辦的,搞的是柜臺交易,手工報單,行不行還不得聽北京的,作為投資人,與政府近一些的市場風險總該小一些吧。
二是開戶嚴,老錢是借了別人的營業執照才把自己40萬送進STAQ市場。當時開戶要有營業執照,要有50萬以上的保證金,一般人根本進不來。
三是上市的公司質地都不錯,股本結構合理,不像上海剛上市時的企業都是區屬或街道辦的小廠子,老錢說那都是阿貓阿狗。為了證明這一點,老錢說現在A股市場上的電廣傳媒、廣電股份、海南航空、南京中商都是從STAQ或NET摘牌的企業。
但老錢今天的談話火藥味很濃,有的話出自北京胡同里的小混混之口才不奇怪。他說,這是被市場逼的。
1992年底開戶,1993年9月老錢才開始第一筆交易。其間STAQ系統有過一段好行情,股價平均翻了一番,當時投資者也不多,老錢開戶的京聯營業部有200個戶頭,資金量多在300萬至500萬之間,STAQ市場所在的大廈里營業部總共有40—50家。上市的股票有10只,還有30家發行了,還沒上市。那時投資理念很規范,不講投機,市盈率都在10倍左右。
老錢在京聯開戶前,還專門打聽這里的情況以防不測,這個營業部高級管理人員都是聯辦的,與沈陽間還開通了一條交易線路。
打個平手出來了
1993年5月份這波行情一起來,STAQ市場的影響就大了,當時《證券市場周刊》有專門的市場股評,出名的一個叫小東,后來得肝癌死了,還有一個叫求實,就是現在和訊的張明星。電臺每天下午4:15還有專門的股評。表面上看還是很規范的。
股評從股價10多塊錢就開始說長線投資。所以老錢的第一筆交割單上就是3塊多買了“長白計算機”,這只股票10配9,還買了一只“玉柴”。老錢一買就套,股價一直下跌,大家還一直堅守。在1993年上海跌到300多點時,這里大部分股票跌破面值一元錢。
可股評和電臺還是一個勁地叫長期投資,長期投資,而且大家對這個市場還有信心,要等發展的時機。
但1994年5月份NET強行上市兩只股票,一下子引起市場警覺,上市的兩只股票交易了一天,第二天證監會就讓其停牌。STAQ系統也出了公告,有10只股票準備上市,大家又來了希望,這個市場還能生存,還能發展,但后來,這個希望還是被無情地碾碎了。
除了1993年5月有一波行情外,STAQ市場一路下跌,不少基金也深套其中,普通投資者套住了,除了割肉斬倉或逢低吸納,攤低成本外,一些營業部開始放口子,讓自然人進來,“到后來,只要有錢就可以開戶”,這是市場走向不規范的第一步。
而伴隨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不少營業部資金十分緊張,挪用客戶保證金十分普遍,銀根一緊,風險就暴露,這是錯誤的第二步。
但幾乎所有的投資者的命運都是買入、套住、割肉;逢低吸納,攤低成本;再套、再割、再補,老錢說有位離退休老人30萬元實了10萬股股票,最后每股跌到0.28元,幾年下來90%的本金被市場吞噬了。
為什么一個市場跌起來沒有回頭路呢?應該說任何一個市場都有漲有跌,有波動,這種波動才會創造機會,老錢說不出具體的原因,只知道最后由于市場交投十分低迷,各個營業部報單的人都沒了,也不接納新的開戶,私下里催老客戶清倉離場,最致使命的是市場盛傳王莉(聯辦財務部負責人)攜巨款潛逃,使市場恐慌氣氛到了極點。
老錢為什么能打了個平手出來,他讓我關掉了采訪機,說這個市場里十個莊有8個是鐵哥們,虧誰也不會虧個人。老錢還說了一筆“天上掉下的金蛋”,一天,海航的成交價在2.8元左右,突然出現一筆10萬股2.1元的賣單,由于老錢開戶的這家營業部內有一條直線,比別的臺快四秒,老錢一下子把這10萬股神秘賣單吃進,5分鐘后,交易價格恢復到2.65元,而STAQ系統可以T+0,沒有漲跌停板,5分鐘內,老錢賺了好幾萬,老錢懷疑那是莊家從公家倉位往個人自己戶頭偷籌碼,不小心被快手老錢截獲了。到后來,這種手法很普遍,盤面上不時就出現,虧了公家,肥了個人。
但人算不如天算,STAQ系統指數一頭往下栽,掉進深淵,像上市的第一只股票“恒通”,1993年最高到11.5元,到1999年2月跌至0.11元,其它股票走勢如出一轍。
都是海航的錯?
把STAQ和NET市場投資者的損失一計算,恐怕不亞于美國1929年大危機和1987年股災的損失。亞洲金融危機時,一些股市恐怕還沒跌到這個程度。
但老錢罵這個市場一是后來1.8元價格把3塊多買的海航賣了,因為當時限制三天內,沒有其它辦法,想先認賠出局再說,但海航后來上了A股,如果不賣就可以發一筆大財;二是那時利息高,買國債也有百分之十幾,六年下來保本出來就等于虧了,老錢說的也就是機會成本太大了。
我問老錢假設海航不上A股,會不會引起市場怨恨時,老錢認為不會,認賭服輸,一是買股票的人都知道有風險,二是只要市場有公理,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都是理智和理性的。
現在不起眼的老錢股東賬戶里有370多萬資金在運作,只有很少量的買股票,大多數買了證券投資基金,在STAQ系統六年磨練造就的攤低成本法在A股市場得到充分發揮,1.1元買的證券投資基金,現在成本攤低到兩毛八,老錢說2001年3月份前,成本降到零,也就是盈利100%。
對于長線投資,老錢說最怕聽這個詞,曾經崇尚業績、堅持投資的STAQ理念毀滅了,曾經的老錢“變得更加投機”,變得“不相信任何的承諾?!?/p>
中午飯,老錢自己要了一小瓶高度“二鍋頭”,喝完了還要了一瓶啤酒,基本不吃菜,四個小時后,老錢走在北方刺冷的寒風中,搖搖晃晃……
走前,老錢罵海航老總陳峰,借著酒勁說胡話:陳峰回北京要讓STAQ市場的人碰著了,準沒有好收場。
望著老錢的背影,我希望他是真的喝醉了。
“海航”替罪
去年春節去海南,海航的服務印象很深,沒想到,海航與STAQ系統的投資者結怨這么深。
從好幾個網站瀏覽海航的消息,關于海航與STAQ之間關系的很少。
但1998年海航從STAQ摘牌,激起眾怒,據說海航全國各地的營業部遭到投資者襲擊。
北京有300多人從STAQ游到證監會,要求討說法,甚至有人打出“殺陳峰,炸海航”的極端標語。可見當時事態激化的程度,1000多名投資者聯名發誓:永不坐海航的班機。
投資者老錢說陳峰玩了不少北京人,他本人也是北京人。海航當初發股票,一元錢一股也沒人買,北京的一幫朋友幫了忙。大家又都是從STAQ市場高價買的,有一位知名房地產企業老總與陳峰關系很好,一下子買了300萬股,也是在最后時刻1.8元被“標購”走了。
回過頭來看,海航承擔了不少STAQ系統的仇債有些替罪羊的味道。
《十年中國法人股市場沉浮錄》里這樣描述海航:
海南航空公司在1989年成立之初,是典型的“貧血兒”,靠著募集的2.5億股本金為信用,海航拿到了6億多元的貸款,此后又引進外資2500萬美元,在國內發行B股和A股。十年間,海航從1000萬元起家,已擴張成資產規模達50多億元的巨人,躋身中國十大航空公司之列。應該說,海航創造的奇跡得益于一系列漂亮的資本運作,而法人股市場投資者也是自愿獻血者。
包括老錢在內的投資者那時“公習調研”很認真,分析來分析去,公認海航是個好公司,成長性好,分配也不錯,投資者大多選擇長線投資,堅定持有,股價也逐步上升,成為STAQ市場上的龍頭。
老錢們的說法是海航在STAQ系統摘牌的前三天,突然指定一家叫“琪興”的公司和一家大連的外資公司以1.8元在6月23日至26日間標購在STAQ中的流通法人股。此時,海航已從最高時的4.5元跌至1.5元,最低打到1.2元,包括老錢在內的1/3的投資者將高價買的海航出手給琪興,但不久便傳出海航要上A股市場的消息。
規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在標購前沒有足夠的時間間隔發公告,也沒經股東大會公告就上A股,使本身損失慘重的投資者失去了一次翻本的機會。而且標購價格有欠公道,當時海航凈資產2.05元/股,加上半年未分配利潤0.15元,標購價至少應在2.2元之上。其三,海南琪興與海航為關聯公司,不具備標購資格。
投資者最早利用的是法律武器,這使琪興“乘人之危的計謀”沒有得逞,這在海航后來的公告中可以看出,琪興在1998年6月23日至26日標購的4189.51萬股,不能隨A股上市,3年后也不準上市,盡管當初這家公司表示購買股份是對海航的長期投資,只不過沒想到在看得見的未來不能上市套現獲利。
海航其實只是STAQ系統投資者的出氣筒。
STAQ市場和NET市場分別從1993年5月的241點和225點的高位反轉而落,到關閉之時,一直跌跌不休,投資者看不到賺錢的示范效應,不能從中同經濟的增長中獲取回報,上市公司當然也不會熱心來這里籌資,低迷的市道,使券商無暇顧此,而政策面的不確定性及市場各方累積的風險使這個市場命運十分短暫。
最近,有一篇文章被原STAQ市場投資者樂道———《十年股市,國家是最大贏家》。
但國家股、法人股的流通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世紀之痛。這個傷疤不能揭,一揭A股市場就恐慌,不揭,中國股份制改革,永遠只能處在規范發展階段,什么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公正、公平、公開等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原則無法確立。
公股不流通,所謂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均是空話。
權力失去監督就會產生腐敗、公司沒有監督受害的是投資者的口袋。
好在像STAQ系統投資者現在也已看到:上市公司那么多,投資者隊伍那么大,一股不可抗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