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賴鎮桃 廣州報道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熱度不減。不少人看來,低空經濟打開了全新的經濟場景——城市交通從地面延伸向低空,從二維平面走向三維空間。
無人機和有著“空中出租車”之稱的eVTOL,被視為低空經濟里的核心。尤其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備受矚目,被視為“下一代交通工具”。有別于直升機,它有著噪聲小、污染低、安全性高、垂直起降不依賴跑道等優點,天然更適合城市出行。因而有人把eVTOL的到來,類比為福特給“世界裝上輪子”的時刻。
但最近,龍頭的一夜破產,卻把行業從熱烈追夢一下拉回現實。11月初,德國eVTOL制造商Lilium宣布,由于未能獲得貸款支持、解決現金流危機,公司“很快”會申請破產。
消息一出,隨即引發行業高度關注,也有人不禁拷問:風口上的“飛行汽車”,是巨大的泡沫還是可行的未來?在eVTOL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前,可落地、可持續造血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龍頭破產,哪里出了問題?
Lilium是全球頭部的eVTOL廠商,一度市值達19.7億美元,先后拿下騰訊、Atomico和Earlybird十幾億美元的融資,還被稱為“飛行界的特斯拉”。
幾個月前它才收到全球最大的eVTOL采購訂單。7月份,沙特航空和Lilium簽署協議,沙特計劃采購50架eVTOL,以及50架的額外加購權。
Lilium成立于2015年,已經試飛了幾架原型機和模型。今年以來,Lilium一直在制造兩架六座全尺寸測試飛機,原本按照計劃,明年春天將進行首次載人飛行,2026年獲得認證和向客戶首次交付。
Lilium現階段都沒進入量產商業化階段,只能靠外部輸血“續命”。成立以來,Lilium累計虧損已達14億歐元。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Lilium的營業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28億歐元增至1.86億歐元。
而壓垮這家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德國聯邦政府拒絕提供1億歐元的貸款擔保,原本巴伐利亞州已經承諾5000萬歐元的貸款,但前提是要有聯邦政府的批準。
這讓Lilium一下陷入資金流斷裂的困境,公司創始人Daniel Wiegand無奈表示,沒有貸款支持,除了申請破產別無選擇。Daniel認為,競爭對手們正在美國、法國、中國、英國獲得資助和貸款,只有德國的兩家eVTOL公司——Volocopter和Lilium沒有得到政府鼎力支持。
Lilium走向破產,是否意味著eVTOL的前景依然有待驗證?
在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上,西安恒翔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羅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Lilium的發展方向沒有問題,它采用的飛行器構型代表了業內最前沿的方向。對比現在比較成熟的多旋翼、復合翼eVTOL,Lilium的傾轉式構型,可以大幅提高巡航效率,理論上是飛行性能和乘坐品質最高的eVTOL。但技術難度也更大,尤其電池問題極大制約起降、懸停、續航表現。如果電池這些關鍵技術能有突破,Lilium在產品和商業上應該能很快跑起來。而現在Lilium只是資金流出現問題、宣布破產,但生產運營并沒有停下來,公司應該還在爭取融資,不至于走到倒閉那一步。
eVTOL在技術成熟度上仍然有待打磨,這必然還需依靠持續輸血,但在德國,Lilium想要融資拿錢卻沒那么簡單。蘇羅輝指出,德國政府對于發展eVTOL整體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所以給予的政策扶持、補貼非常有限。從全球看,在eVTOL投資上比較大膽的,基本只有中國和美國。
“發展這個產業需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兩者缺一不可?!碧K羅輝點出,所以今年看到Lilium在深圳落戶中國總部、吉利收購德國Volocopter的85%股份,不是沒有原因。
如何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eVTOL不是對直升機、無人機的替代,而應該被視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币晃缓娇諛I學者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eVTOL商業前景時這樣說道。
但顯然,在空域、技術、基礎設施和成本等諸多因素限制下,eVTOL離飛進尋常百姓家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單看技術方面,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會士史維在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上指出,eVTOL的設計和傳統航空不一樣,有很強的跨學科屬性,很多地方看起來非常有趣,可是從飛行器的角度來講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用電池設計飛行器的話雖然環保,可是電池的能量密度不高,所以續航力等各方面功能都是不能類比。第二,直升機是大的螺旋槳,eVTOL分成很多螺旋槳之后,從空氣動力學的效率來講是大幅度降低的。
(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低空經濟發展戰略分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貝恩咨詢今年7月份發布的報告提出,商業空中出租車服務可能會在未來兩三年內開始,但要到2030年代中期才會達到規?;?。
億航副總裁張宏在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上也表示,eVTOL的發展曲線會很平緩,真正實現商業化運行,至少要在2026年以后。
而在商業化爆發的前夜,目前國內廠商的共識是先從特定場景做起。
張宏進一步表示,在真正商業化前的兩年窗口期內,億航會積極拓展可能的業態。目前取得TC(型號合格證)的eVTOL廠商也有運行場景的限制,但從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NASA和國內民航局的監管趨勢看,適航審定、運行場景的邊界一定會逐漸放寬。所以億航在打造低空經濟形態時,也會圍繞低密度、低風險的區域去優選布局,比如景區的觀光旅游、產業園區的低空系統等。
“因為只有積累了大量的運行數據、運行案例后,運行邊界才會逐步開放,所有的政策法規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睆埡暾f道。
峰飛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商業化道路上,峰飛走的是從載物逐步延伸到載人的路線,雖然eVTOL在載物的剛需上沒有那么強,但是在初期,演練航線、磨合低空生態系統,載物飛行也具有很高的戰略意義。在載人方面,也會在景區、應急救援這些有限場景里做一些商業化嘗試,這主要也是出于積累數據、迭代技術和產品的目的。預計峰飛載人型號的eVTOL會在2026年取得適航“三證”(TC、PC、AC),那時就會加大商業化投入的程度,從特定場景向點對點的城市客運(UAM)和區域客運(RAM)延伸,比如開通機場航線、珠三角的跨城航線等,因為在這些場景會存在更多剛性需求。
最后,謝嘉也指出,現在提低空經濟,大家的目光都會聚焦eVTOL廠商,但是這個產業要實現商業落地,需要很多條件的支撐,比如空域、通信、航管等基礎配套,運營主體的參與,飛行成本的下降,大眾接受度的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