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周頔 北京報道 自2023年10月歐盟正式對中國電動車實施反補貼調查算起,中歐的電動汽車之爭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引發全球持續關注。
2024年6月22日中歐商定啟動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磋商以來,雙方工作團隊密集開展了十余輪磋商。然而8月20日和9月9日,歐委會兩次發布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終裁披露,依然裁決了高額稅率。
9月12日,歐盟委員會新聞發言人稱,中國機電商會和所有電動汽車生產商提交的關于歐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的價格承諾解決方案均未達到要求,歐方打算拒絕相關價格承諾申請。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8月24日,中國業界在本案調查程序時限內提出價格承諾解決方案,充分考慮了歐方訴求,展現了最大限度的靈活性。然而,歐委會在未經詳細評估的情況下拒絕相關方案,既打擊了中國業界繼續合作的信心,也不符合歐盟成員國的期待,更不符合其希望通過對話解決本案的公開表態。
發言人表示,歐方一方面聲稱愿意通過對話解決,另一方面卻迅速草率拒絕中方建議,且始終不給出任何具體對案,完全沒有體現出相向而行的誠意。目前磋商的關鍵在于歐方是否真有解決問題的政治意愿。如果磋商最終未能達成共識,責任完全在歐方。
在此前9月10日發布的答記者問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電動汽車反補貼案情況復雜、影響面廣,中歐雙方開展磋商達成一致,具有一定挑戰。此次,發言人特別強調,中方既有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分歧的最大誠意,也有維護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最大決心。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進展,并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理性看待經貿摩擦談判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國際貿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也導致了各國在貿易、投資、技術等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中國貿促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繼續處于高位區間。國家間的經貿摩擦往往會呈現出長期性、復雜性和多變性特征。多位受訪專家均表示,當前國際經貿環境復雜多變,要理性看待經貿摩擦談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反傾銷、反補貼都是WTO規則中的貿易救濟措施,其特點是由進口國單邊發起,只要進口國覺得國內產業受到損害和威脅就可以提起。從過往案例來看,超過70%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最終都會使用貿易限制措施。
“在反傾銷、反補貼的案件中,完全勝訴、讓發起方撤訴是非常困難的,被加征關稅其實是常態?!蓖佬氯硎?,不同案件的情況差異性極大,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需要盡最大努力爭取保護核心利益。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周曉燕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目前的國際形勢看,地緣政治和安全因素對經濟的影響日益增加,經貿領域成為一些國家打壓競爭對手、謀取戰略優勢的“主戰場”。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協同盟友持續對華搞“脫鉤斷鏈”,加快對華推進“去風險”“降依賴”,遏制我國發展意圖愈發明顯。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與美西方國家通過磋商談判成功解決重大貿易摩擦的難度大大增加。
“當前我國正處在貿易摩擦高發期,對于一些貿易摩擦案件,如果雙方能夠在深入溝通,坦誠磋商的基礎上,最終達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對方要價過高,提出不合理或顯失公平的要求,中方也不可能接受?!敝軙匝喾Q。
核心的考量還是國家利益
從過往的國際經貿糾紛案件看,很多經貿摩擦案件往往要經歷漫長、復雜的博弈,有的甚至最終也難以達成和解。
以美歐航空補貼爭端案為例,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歐開始互相指責對各自飛機制造業提供非法補貼。雙方曾于1992年達成諒解,到2004年美歐同時向世貿組織就大飛機貿易補貼措施提出磋商請求。磋商失敗后,美國單方面退出1992年《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2004年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起訴歐共體為空客提供不公平補貼,隨后歐共體起訴美國為波音提供非法補貼。雙方指控的補貼項目超過300項。
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于2011年先后作出裁決,但雙方均未執行爭端解決機構的建議和裁決。2019年美歐雙方分別實施了加征關稅等報復措施。2021年美歐達成合作性框架協議,雙方將暫停征收懲罰性關稅5年,但5年后爭端能否真正解決仍存疑。
屠新泉分析稱,在涉及自身重要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上,各國都是不會做出妥協的。在以美歐航空補貼爭端案中,盡管WTO已有裁決,但歐美均認為對方沒有執行裁決,進而發起了臨時懲罰性關稅,而其中核心的考量還是國家利益。
也有很多經貿糾紛在終裁之后繼續進行磋商談判,最終達成協議。其中,歐盟對華鑄件反傾銷案就是典型代表案例。
2004年4月30日,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鑄件產品(主要是非可鍛性鑄鐵井蓋)發起反傾銷調查。歐盟是中國鑄鐵井蓋的主要出口市場。2004年我國鑄件類產品對歐盟的出口超過2億美元,涉及中國20個省市的100多家出口企業。
2005年7月29日公告顯示,歐盟對此案作出肯定性終裁,決定對中國涉案產品征收18.6%~47.8%的反傾銷稅。經過多輪磋商,在終裁半年多之后的2006年2月17日,中國機電商會代表涉案企業與歐盟委員會達成價格承諾協議。根據該協議,只要進入歐盟市場的由中國企業制造的鑄件每噸價格在641.1歐元之上,歐盟國家則免征反傾銷稅。
屠新泉介紹道,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會設置復審機制,企業可以要求調查機關年度審議并調整結果,整個案件過程中都存在復審商議的可能性,主要看雙方能否就共同利益達成一致。這種一致既可能是雙方利益訴求發生變化,也可能是雙方找到了新的利益共識點,由此就可能引發貿易政策上的改變。
涉及國家和企業利益等重大問題不會讓步
“從歷史上看,貿易救濟案件結案除了征收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外,還有通過磋商談判來避免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的,磋商談判有成功的,也有最終未談成的,這些結果都是正常的?!鄙虅詹垦芯吭簩ν赓Q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梁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就談判達成協議的情況來看,最終的結案方式多種多樣,都是基于每一個案件本身的特點而不盡相同,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照搬。
梁明總結表示,貿易救濟磋商談判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結果,比如有的是經過艱苦談判達成價格承諾協議的;有的案件盡管已經終裁,但相關方仍在就價格承諾進行磋商談判,并最終達成協議;有的案件是出口方自主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的(目前看,這種方式不符合WTO規則);有的案件盡管達成一致,但結果卻不理想,給相關國家帶來了較大的不利影響;有的案件磋商談判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時間,尚沒有徹底解決爭端;有的案件盡管磋商談判已經結束,出口方為維護自身權益仍會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
他指出,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以各種方式落地均屬正常,都是根據案件本身的特殊情況,包括國際市場的供需情況、價格波動等因素及后續的發展變化做出的正常反應。
“盡管結案方式不拘一格,但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和產業利益。此次中歐貿易救濟磋商談判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談判,談判的過程必將是艱苦的和長期的,中方不預設談判結果,也不會做不該做的妥協,在涉及國家和企業利益等重大問題上,中方不會讓步?!绷好鞣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