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峰 近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創新教育課題組發布《分頭并進:2023年中國教育市場創新趨勢報告》,在教育強國建設視野下考察了成人和職業教育市場的發展現狀、痛點及趨勢。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成人和職業教育是大學生、在職人群提升工作技能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具有長期性和確定性。但在復雜的就業形勢下,2023年成人和職業教育市場出現分化,面向大學生的職業考試市場依然紅火,面向在職人群的職業技能市場則受到波及。
成人和職業教育2023年市場概述
1.政策、人口、經濟多重紅利延續
近年來,職業教育政策紅利不斷。2023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夯實職業院校發展基礎、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穩步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有望突破。產業升級和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技能人才和服務業人才出現巨大缺口,亟需職業教育供給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齡人口高峰向高中和高等教育階段轉移,職業院校招生持續增長,未來幾年生源迎來人口紅利。
2.職業考試培訓市場穩步發展
高質量充分就業面前,大學生的職業考試培訓需求有增無減。2024年公務員國考計劃招錄規模達3.96萬人,比上年增加0.25萬人,但共有303.3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77:1,均比上年有所提高。競爭更趨激烈,參培成為剛需。985高校2023屆本科生國內考研、出國留學比例整體繼續上升,推動相關培訓市場穩健增長。但受行業過剩、收縮影響,教師、建筑師、監理工程師等資格證考試培訓市場相應受到較大影響。
3.成人和職業教育市場規模波動式增長
2022年,我國有民辦中等職業學校2073所,比上年增加95所,占全國中等職業學??倲档谋壤?8.79%。民辦高校764所,占全國高??倲档谋壤?5.36%。其中,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2所;高職(??疲W校350所。學歷職業教育市場穩健增長。非學歷職業培訓市場大而分散,部分細分市場收縮不會根本上影響大市場發育。
成人和職業教育市場痛點
1.在職人群“投資”職業教育意愿下降
在經濟形勢較為復雜,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周期不景氣,就業壓力較大等背景下,在職人群出于修復家庭負債表或消費預期轉弱等原因,收縮了對部分職業技能培訓的投資,面向在職人群的成人和職業教育市場未能表現出“逆周期”規律和優勢,IT技能培訓、知識付費、資格證考試培訓等行業遭遇困難。
2.學歷職業教育專業布局跟不上產業轉型升級腳步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必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但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匹配度不高,專業鏈對產業鏈沒有形成有效支撐。仍有職業院校開設大量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專業,與普通高等教育區分度不高。職業院校要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加快建設護理、康養、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緊缺的專業,改造升級冶金、醫藥、建材、輕紡等領域的一批傳統專業,撤并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
3.為什么成人興趣培訓“叫座不叫好”?
成人興趣培訓出現市場規模大與用戶口碑差的兩極分化現象。從市場供給來看,記憶力、短視頻剪輯、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瑜伽等成人興趣培訓品類有很大市場,有研究報告指出市場規模超千億;從市場需求來看,學習者既可以放松身心、提高素養,又可以增加兼職技能;但從市場反饋來看,很多機構的課程“重營銷、輕教學、無效果”,陷入“招新—交付—流失—新品類招新”的負向循環,高價課程的含金量低、可替代性強,學習者滿意度低,消費糾紛高發。
成人和職業教育市場發展趨勢
1.典型賽道:大學生考試培訓市場格局已然生變
大學生考試培訓是一個穩定且需求相對剛性的市場,具體包括考研、四六級、商務英語、小語種、計算機考試、財會、醫療、心理、教師資格證等,分為系統課、集訓營、一對一、專題課、圖書、在線工具等產品類型。幾乎每一個品類都是不超過200億規模的小市場,但大學生品牌忠誠度高、復購意愿強,市場前景廣闊。新東方、中公教育、華圖教育、尚德機構、高頓教育等頭部機構,近年來在歸整單項業務頭部機構的市場份額,推動大學考試培訓市場格局變化。其策略包括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品牌影響和獲客銷售同時發力,To B和To C雙渠道開拓,公益服務和商業推廣并重,在細分賽道深耕專業品類,最終滿足最廣泛用戶的需求。
2.學歷職業教育滲透進應用型大學
不光職業院校要開展產教融合,應用型大學也要加強技術技能培養,應用型大學將加強特色高校、特色學科專業建設,發展雙元制本科教育。尤其是數字化潮流下,學歷職業教育和應用型大學需要大量數字技能和“數字+技能”資源,數字技能資源可以通過線上覆蓋,“數字+技能”需要產教融合、場景實驗和教學。這將開拓廣闊教育市場。
3. OMO+AI模式最大化提升效率和服務
線上線下融合方式(OMO)符合網絡化時代的用戶特征,即將高頻需求與便捷化線上平臺和工具結合起來,而在線下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有效服務,大模型落地后,AI學習工具加入OMO模式,為線上、線下雙重賦能,更能顯著提升學習、服務效率。中公教育、粉筆、華圖教育、培生、高途、量子之歌、優路教育等都在向“OMO+AI”模式轉型,最有效地觸達、服務目標用戶。
本文圖片來源:《分頭并進:2023年中國教育市場創新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