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柳寧馨,實習生徐翌軒 北京報道
今年的全國兩會,養老和健康依然是熱門話題。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加強健康、養老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
在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補齊兒科、老年醫學、精神衛生、醫療護理等服務短板。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中醫優勢??平ㄔO。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醫療領域應對解決老齡化問題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除了通過治療醫學解決老年人疾病困擾,也要為更多的老年人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康復醫療以及相關的康養產業成為重點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殘聯副主席(兼)、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帶來了《關于支持康復醫學建設為一級醫學學科的建議》《關于支持大學差異化發展解決國家核醫療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建議》《關于建立國家創面修復與再生醫學中心的建議》等建議,尤其建議從學科定位、人才培養、區域探索等方面加大對康復醫學的重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殘聯副主席(兼)、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兩會期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李校堃,從康復醫學的特點、相關產業前景以及地方下沉實踐等話題著手,關注老齡化背景下如何做好康復醫學的前置準備,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發展康復醫學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21世紀》:此次兩會,你提交了《關于支持康復醫學建設為一級醫學學科的建議》這一建議,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康復醫學受到關注越來越多,你提出此建議的契機和背景有哪些?
李校堃:我本身是中國殘聯的副主席,2021年我也經歷了一次腦溢血,經過了有效康復才返回工作崗位,很多人認為是個奇跡。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康復醫學發展的情況,一是如何能提前預防疾病,讓更多人不發病,二是如何能讓人們在發病后,經過有效康復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回歸社會、回歸家庭,不至于終身殘疾。
因此,我一直覺得康復醫學非常重要,特別是現在國家進入了老齡化進程,如何面對這樣一個來勢兇猛的老齡化社會?利用康復醫學的手段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占總人口的6.34%,其中有1200多萬視力殘疾人、近2500萬肢體殘疾人,1100多萬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人。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殘疾人群體將達3000萬人,老年人可能會出現肢體殘疾和智力殘疾,這兩點都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當前康復醫學的人才和體系建設還遠遠不夠。
我在建議中列了一組數字,我國是全球康復需求最大的國家,康復需求總人數超過4.6億人,其中包括超過4500萬失能失智老年人群體、超7000萬殘疾人群體以及近3億慢性病患者。目前我國康復醫師占基本人群比例約0.4:10萬,該比例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5:10萬)。這意味著短期內我國面臨康復人才缺口,加快康復醫學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加強康復醫學的發展,建立我國未來康復醫學的教育體系和科技研發體系以及康復醫學的產業體系,形成康復醫學的發展生態也是迫在眉睫。
《21世紀》:你這次很關注康復醫學整體建設的體系化問題?
李校堃:我在思考怎樣形成一個康復醫學的生態雨林,能夠針對我國特殊的發展階段制定康復事業新的發展體系,這也很重要。
今年以來,大家都在談新質生產力,一方面提高我們的科技硬核實力,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創造出具有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特色的生態環境。落到康復醫學領域,我們要從體制機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臨床服務以及解決機制多方面,為老齡化進程做好準備,更好地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為未來上億的殘疾人提供更優質的社會服務,也減少社會的負擔。
具體來說,我自己有康復經歷,也持續做醫學研究,更希望把注意運動、飲食、心理、調整生活節奏等預防類康復內容向社會普及,帶動更多人提升預防意識。尤其是許多領導崗位上的人們工作繁忙、比較緊張,更應該注意有效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提醒早期疾病預防、進行早期康復介入,這都是康復醫學建設的內容。
《21世紀》:你還建議建立國家創面修復與再生醫學中心,這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李校堃: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殘疾人群體將達3000萬人,一些老年慢病如糖尿病導致的難愈性創面如糖尿病足、血管性潰瘍、感染性創面等也不斷增多。但是,受交通、行動能力等因素制約,一些殘疾人就醫不及時,久治不愈的創面不僅令患者苦不堪言,影響生活質量,更嚴重者可能截肢,這對殘疾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老年人群特別是殘疾人難愈性創面發病率日益升高,難愈性創面疾病的多發將大大加重社會負擔尤其是殘疾人群體。受身體殘疾、勞動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殘疾人經濟狀況普遍不好,很多人需要定期就診、購買藥物等,經濟負擔較重。
當前我國在創面修復與再生醫學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國家衛健委也在創面修復領域建立了國家臨床重點??疲苿又袊鴦撁嫘迯椭委煹倪M步。因此,我建議充分重視殘疾人群體和未來逐漸增多的老年群體在難愈性創面疾病的救治,成立國家創面修復與再生醫學中心,依托創面修復和再生領域科研水平高、基礎設施好、醫療技術先進的醫院,解決殘疾人群體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各種難愈性創面醫療難題。
交叉融合帶來未來賽道
《21世紀》:和其他醫學學科比起來,康復醫學有哪些獨特性,又有哪些發展前景?圍繞新質生產力,未來康復醫學與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會有哪些新的結合點?
李校堃:我呼吁把康復醫學作為一個一級學科,當前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是一級學科。過去醫學比較看重治療醫學,通過手術等治療手段來解決疾病,這也是很有效果的,但隨著整個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老年人越來越多,對各類慢性病的療養需求增加,康復醫學也更加重要,幫助患者在治療以后高質量地回歸社會、回歸家庭,提高生活質量。
康復醫學的領域與傳統醫學有很多不一樣,康復醫學也與中醫有關,包括針灸、推拿、按摩,也涉及飲食、運動等專業內容,甚至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都有緊密的聯系。例如輔助行走、腦機接口等,可能都會涉及許多高科技內容,有很多的交叉空間,給這個領域巨大的應用場景。
這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科研賽道、產業賽道和人才賽道,隨著各類交叉融合,有可能未來中國能走出自己的康復醫學賽道。除了康復手段的拓展,還有很多內容可以探討,例如康復醫學如何進行醫保覆蓋,溫泉等豐富地熱資源如何開發利用成為區域康復中心的特色探索等,未來也包括康養方面整體產業的發展。
《21世紀》:在工作實踐和調研走訪中,你了解到當前康復醫學發展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人才培養方面還需要哪些支持?
李校堃:問題包括康復醫學發展缺乏相應學科定位、康復醫學缺乏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高能級科研平臺、康復醫學人才隊伍缺乏領軍人物培養計劃等。
康復醫學增設為一級醫學學科的時機已經成熟。目前,全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建設已全面展開,為了培養更多的康復專業人才,我國康復相關專業教育迅速發展。截至2022年, 國內有187所高校提供康復治療學本科教育,有醫學技術碩士授權點院校45所, 博士授權點8所。
人才培養方面,希望各界能達成一個共識,把康復醫學作為一個一級學科,經過專家的評審將其確立下來。人才體系方面,希望明確博士、碩士、本科以及相關技能人才的培養體系,也可以劃定具體的技師考試,培養各類專業的康復師,形成相互補充的人才生態。
《21世紀》:從“健康中國”的角度看,區域康復醫療中心建設的必要性有哪些?浙江可以有哪些先行探索?
李校堃:我建議建設區域康復醫療中心。以溫州為例,整合溫醫大以及溫州地區康復康養領域優勢資源,建設浙南區域康復醫療中心,提供覆蓋全學科、全生命周期的醫康養服務,推動服務半徑向粵閩浙沿海城市群(浙閩贛城市群)滲透拓展。同時,推動高校、企業、康復機構建立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的產業創新聯合體,通過3-5年時間聚力打造“中國康養谷”。
區域康復醫療中心是醫療資源的下沉,建立一個康復醫學的體系和網絡,可以通過人才培訓、醫療培訓、技術培訓,在東南沿海做出一個模范,也惠及更多邊遠地區的老百姓。相對而言,康復醫學中心比較容易下沉,例如患者在大城市做完手術后可以在區、縣甚至鄉里經過專業培訓、掌握康復專業知識的基層醫院進行康復,既減少病人家庭負擔、提升幸福感,也能夠盤活基層醫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