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人社部、工信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業創業揚帆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吸納更多重點群體就業。
《通知》提出,鼓勵創辦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大創業幫扶力度,統籌用好各類創業載體,對創辦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勞動者,優先提供創業孵化支持。加強融資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加快落實創業擔保貸款、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等政策,提升申領便利度,緩解融資難題。
《通知》要求,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部納入重點企業用工服務范圍,指定人社服務專員,開展企業崗位空缺和用工需求情況調查,提供用工指導服務。強化招聘對接,在“10+N”公共就業服務活動中,設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招聘專區,歸集發布崗位信息,促進供需匹配。深化勞務協作機制,建立跨區域勞務協作聯盟,有組織開展省內外勞務協作,對季節性用工需求明顯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探索建立用工余缺調劑機制,緩解臨時用工難題。
《通知》提出,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圍繞智能制造、大數據、區塊鏈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關聯度高的新領域,分職業、分方向、分等級開展規范化培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動態調整職稱專業設置,健全完善職業標準和評價標準體系;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急需緊缺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人才政策支持范圍,加大對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支持力度。
工信部: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公開征求意見,依法處置利用算法優勢擾亂市場等行為
日前,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發布《關于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明確,以推動信息通信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創新行業管理為著力點,在激發發展活力、維護良好秩序、穩定市場預期、優化涉企服務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構建與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監管和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更好地發揮“一業帶百業”的賦能作用,為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征求意見稿提到,要健全市場公平競爭規則。加快修訂信息通信領域市場秩序、競爭規范相關部門規章,圍繞利用技術和算法優勢擾亂市場等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進一步完善認定標準和處置依據,強化市場秩序監管的法治保障。加強信息通信行業政策文件公平競爭審查,依法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
要維護市場良好競爭秩序。加強基礎電信市場競爭態勢監測,建立校園電信市場等重點領域公平競爭狀況監測、評估、巡查和通報機制,對苗頭性、典型性、集中性問題提前研判、快速處置、妥善化解,嚴格規范基礎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營造開放共享的互聯網行業生態,督促大型平臺企業公平、平等對待第三方企業,重點查處惡意不兼容、干擾互聯網應用安裝運行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完善投訴舉報處置機制,優化投訴受理和轉辦流程,依法打擊惡意舉報非法牟利的行為,維護良好信息通信行業發展環境。
地方行動
四川:出臺推動經濟持續向好19條措施,對貢獻突出的市州加大財稅獎補力度
近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當前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強化財稅政策支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消費恢復提振、推動外貿提質增效、幫助企業降本減負、推進企業快速成長等六個方面提出了19條政策措施。
在強化財稅政策支持方面,《措施》提出,按照成都市、7個區域中心城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樂山市、南充市、宜賓市、達州市)、其他市(州)(不含阿壩州、甘孜州)三類區域,對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經濟貢獻突出的市(州),繼續實施分區整體激勵政策,加大獎補激勵力度,鼓勵各地多作貢獻;同時加力實施稅收優惠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對重點群體、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3年(36個月)內按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個人所得稅,限額標準頂格提標至24000元。
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方面,聚焦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激勵和民間投資引導激勵,《措施》提出將對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綜合排名靠前的縣(市、區)和民間投資綜合排名靠前的市(州),由省級財政給予定向激勵。
在加快消費恢復提振方面,《措施》提出將實施消費信貸財政貼息、發放新一輪“蜀里安逸”消費券、新能源汽車生產激勵、二手車銷售獎補、冬季新增航班航線補貼、旅行社引客入川獎補等措施,并降低省外來川小型客車高速公路通行費。其中,對202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量達到4萬輛的市(州),給予5000萬元一次性獎勵;新能源商用車生產量達到3萬輛的市(州),給予40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在推動外貿提質增效方面,《措施》明確對2023年度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給予激勵,對2023年度進口增量貢獻大的外貿企業,由省級財政給予獎勵。
在幫助企業降本減負和推進企業快速成長方面,《措施》提出了6條政策措施,包括支持降低支農支小貸款利率、降低融資擔保費率、降低民營企業債券發行成本、降低企業招工成本、加大“轉企升規”激勵力度、推動工業項目加快落地等。其中,對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轉企升規”企業戶數凈增加的市(州),由省級財政給予激勵?!皞€轉企”戶均標準為0.6萬元,“小升規”工業、服務業、商貿業企業戶均標準分別為8萬元、4萬元、2萬元。對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規上工業企業竣工投產且新增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省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由省級財政按核定項目設備(含軟件)投資的5%,給予單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資金激勵。
云南:14部門聯合出臺政策措施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
近日,云南省市場監管局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云南省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聚焦降低發展成本、完善發展要素、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發展保障等4個方面提出了39條具體政策措施,幫助解決個體工商戶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
在降低發展成本方面,《若干政策》提出,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落實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延續執行個體工商戶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免征增值稅政策,落實“六稅兩費”減征政策,實施社會保險降費率政策,落實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降低水電氣使用成本,探索實施個體工商戶保險保障扶持。其中,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對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2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個體工商戶減半征收資源稅(不含水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在完善發展要素方面,《若干政策》提出通過開展網上購物節活動,積極打造特色商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打造促消費活動品牌等舉措,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提振消費信心;為提升個體工商戶就業創業能力、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若干政策》提出對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用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并按規定給予補貼;搭建靈活用工勞動力供需對接平臺,鼓勵發展靈活用工服務;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穩崗擴崗類信貸投放;加強創新創業支持,自2023年10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最高可申請不超過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各級政府要增加經營場所供給,充分利用現有市場、閑置廠房等場地資源為個體工商戶開展經營活動提供便利,允許個體工商戶在規定時間劃定區域內擺攤經營等;降低支付手續費,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鼓勵經營主體開發崗位吸納就業,對吸納我省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的經營主體等,按照每招用1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放管服”持續發力,《若干政策》提出,個體工商戶可自主選擇直接辦理經營者變更或通過“先注銷、再設立”的方式實現經營者變更;便利“個轉企”登記。支持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優化政務服務,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實行個體工商戶登記智能化審批和開辦“掌上一窗通”等;消除市場隱性壁壘,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凡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未限制個體工商戶準入、變更的,不得變相設置條件、增加申請文書及材料等;支持線上平臺經營,引導平臺企業對個體工商戶給予專門的流量扶持,鼓勵平臺企業為個體工商戶開辟綠色通道;支持文化和旅游業主體參加各類宣傳推介活動。
在強化發展保障方面,《若干政策》提出從加強“小個?!秉h建、完善質量服務、加強標準和計量服務、提高知識產權能力、提供公益性服務、提供集成高效服務、實施分型分類培育、加強表彰激勵等8個方面為個體工商戶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加快建設“云南省個體工商戶公共服務專區”,為個體工商戶提供政策宣傳、創業培訓、招工對接、市場信息、金融支持、在線智能法律服務等“一站式”高效集成服務。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將個體工商戶劃分為“生存型”“成長型”和“發展型”,支持鼓勵“名特優新”4種類型的個體工商戶創新發展,滿足個體工商戶個性化、多元化扶持需求。
典型案例
陜西延安:推動創建國家地理標志公用品牌 大力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今年以來,延安市以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為契機,以創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抓手,積極推廣運用標準引領品牌創建,著力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開啟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全市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不斷健全完善知識產權體制機制。通過核查清理市場主體商標注冊情況、強化商標監管規范使用商標等具體措施,建立健全了長效監管機制。申請設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延安受理窗口、陜西省品牌建設促進中心延安工作站、延安市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委員會,組建知識產權人才庫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聯盟,初步構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多元化“全鏈條”工作格局。
二是持續推動公用品牌創建。著力創建“洛川蘋果”“延安蘋果”“延安小米”“延川紅棗”“黃陵裴翠梨”“黃龍核桃”“安塞地椒羊肉”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注重知識產權制度化建設,制定《延安蘋果標準綜合體》,涉及產地環境、鮮蘋果等16個技術規程;出臺《“延安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規范全市地理標志商標使用,品牌授權企業279家;制定《關于加快推進延安蘋果二維碼追溯標識使用的意見》,推動全市蘋果經營主體包裝產品追溯標識使用率達到100%。截至目前,全市培育授權使用“延安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企業品牌已達98個,形成了“延安蘋果”公用品牌引領,企業自有品牌跟進發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加快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升。大力推動專利轉化運用,促成專利轉移轉化222件,累計交易額達4.8億元。促合校企專利技術轉移轉化14件,成交額46萬元;評選出煤焦油懸浮床耦合固定床加氫裂化關鍵技術等10個項目進行支持培育,簽約3家服務機構開展知識產權駐園惠企工作,組織專利技術供需對接活動6場,征集企業技術需求29項,服務企業80余家;建成全市產業專利數據庫,編制專利導航圖譜,發布專利導航報告,為產業發展提供指引;推動全市商標質押融資助企紓困200余萬元,金融服務幫扶3家小微企業穩崗擴崗,為廣大市場主體增信心、穩預期。
四是全面擴大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影響。開辦知識產權業務能力提升網絡培訓班,集中講授高價值專利挖掘與培育、企業專業運營等內容,累計授課15堂,參訓1000余人次,為40余家企業同步提供知識產權配套服務。成立延安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聯盟,搭建“1+1+13”政企校知識產權社會服務模式,將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與“五進”服務相融合,累計走訪服務企事業單位114家,指導大學生創新項目78項,捐贈知識產權資料15000余冊。
五是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保護“鐵拳”行動。緊盯侵害群眾切身利益侵權假冒產品,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查處案件181件,罰沒款57萬余元。受理知識產權投訴舉報249起,期限內辦結率達100%,為群眾挽回損失23萬余元。深入推進知識產權質量提升和維權援助行動,核查清理非正常專利申請80件,調解處理專利侵權糾紛6件,提供知識產權維權援助189次。開展知識產權宣傳“五進”活動,不斷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全力營造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