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

    21深度丨“價格戰”困境與破局:風電行業呼喚高質量發展

    2023年05月31日 18:25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彭碩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彭碩 北京報道

    平價時代的大幕剛剛開啟,風電行業卻陷入越來越難賺錢的困境。

    最新過去的年報季披露的兩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5大風機企業合計實現營收1874.6億元,同比2021年的2246.2億元下滑16.5%;歸母凈利潤為103.89億元,同比下滑了47%。

    今年一季度,5家上市風機企業總營收合計147.16億元,同比下滑了37.4%;歸母凈利潤合計24.27億元,同比下滑46.2%。

    作為風電設備里最面向市場終端、綜合附加值最高的產業鏈環節,風電整機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體現了風電行業的冷暖水平。如果擴展到整個行業來看,事實也的確如此:2022年,7家A股風電設備企業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87.7億元,同比下滑28.7%;今年一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18億元,同比下滑47.1%。

    這與光伏行業形成了鮮明對比。去年,37家A股上市光伏企業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916.2億元,同比增長180.2%。今年一季度,上述光伏上市企業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73.9億元,同比增長59.2%。 

    同樣是“雙碳時代”的主力能源,分析風電行業“不景氣”的成因時,絕大多數行業企業將矛頭對準了風電行業的“價格內卷”怪圈——為了獲得市占率,全行業以更低價競標的方式“大打價格戰”,最終所有企業都很難賺到錢。

    參照行業公開數據,這一點很容易得到印證,2021年年初至今,風電行業招標折合單價已由曾經搶裝時期4000元/kW的平均售價一路下滑至1100元/kW的水平,兩年多下滑超過70%。

    在國內風電產業接近30年的發展歷史上,行業過度的低價競爭出現不止一次,最后帶來的結果是技術投入停滯,行業良性發展終止。往往的結果是行業大面積企業倒閉潮,市場萎縮,活下來的企業則撿拾遺留下的市場空間重拾市場信心,準備進入下一個輪回。

    過度的“價格戰”的終局是每家企業都利潤下滑甚至會發生虧損,最后還會影響行業整體健康發展——這一點早已成為企業主們的共識。

    但問題在于,每當發生價格戰時,不管企業是否愿意,其最終都仿佛受“命運裹挾”那般被迫參與其中。因此,真正值得行業討論的地方在于,30多年的風電發展史上,過度的“價格戰”為何每隔幾年上演一次?企業和行業又該如何去做,才有可能真正擺脫這種“輪回”?

    風電整機廠商利潤縮水

    作為風機行業老牌龍頭,金風科技(002202.SZ)的業績數據有著強烈的指向標意義。

    今年3月末,金風科技發布了2022年經營數據,較早揭開了風機行業的“不景氣”的底牌。

    過去一年,金風科技實現營收464.4億元,同比下滑8.77%;歸母凈利潤23.8億元,同比下滑36.1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9.9億元,同比下滑39.18%。

    公司隨后披露的2023年一季報顯示,期內,公司營業收入55.6億元,同比下滑12.83%,歸母凈利潤12.4億元,同比下滑2.42%??鄯呛髿w母凈利潤為10.4億元,同比下滑26.88%。

    而如果單獨拎出風機業務,其表現可能更糟:2022年,金風科技的風機板塊毛利率僅有6.23%,同比下滑了11.48%。6.23%——如此低的毛利率水平意味著,公司的風機業務極有可能已經虧損。

    2022年,是金風科技產品線全面轉型半直驅業務的一年,如果因此可以將業績不好的一部分原因“怪罪”到技術轉型帶來成本增加頭上。那么,行業另一巨頭,明陽智能的數據同樣展現了行業“熱鬧但不賺錢”的局面。

    明陽智能(601615.SH)2022年年報顯示,其去年營收307.5億元,同比增長12.98%,歸母凈利潤34.5億元,同比增長9.4%。對比公司此前披露的上半年業績數據,公司明陽智能下半年歸母凈利潤僅10億元,同比下滑50%。

    綜合兩大巨頭企業業績情況看,無論是底蘊深厚的陸上風機巨頭,亦或是開啟“海風時代”的時代新銳,在此輪行業調整周期下,都無法擺脫業績下滑甚至是虧損的局面。

    事實上,剩余三家風電整機企業面臨相同的局面,僅就歸母凈利潤指標而言,今年一季度,三一重能下滑19.15%、運達股份下滑34.05%、電氣風電下滑226.5%。

    除了整機商,其他環節也同樣如此。

    以兩大風機核心零部件——“葉片”與“軸承”產業鏈作為樣本,我們看到,行業其他環節的頭部企業同樣面臨“利潤率大幅縮水”的窘境。

    作為國內風電葉片行業的絕對龍頭,中材科技(002080.SZ)2022年報顯示,去年,公司銷售風電葉片14.4GW,同比增長26%。但與此同時,電葉片毛利率由2021年的15.76%下降至9.83%,降幅5.93%。

    新強聯則是國產軸承替代領域的頭部企業。2022年,公司風電類產品實現了19.9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下滑6.51%;產品毛利率則2021年的31.56%下降至28.82%。

    沒有贏家的價格大戰

    距離平價時代開啟僅僅過去兩年時間,風電行業為何陷入全產業鏈“不賺錢”的境地?

    記者在與多家企業交流后發現,行業企業普遍將矛頭對準了正盛行的低價競爭策略,相關邏輯是:風電全產業鏈“利潤率和收入下滑”是由于風電行業的“過度競爭”導致的風電主機價格的大幅下滑,低價在經歷向上游層層傳導后,最終全產業鏈都不賺錢。

    比如,新強聯(300850.SZ)在2022年年報中曾表示:自2021年以來“搶裝潮”逐步結束、市場競爭逐步加劇,下游風力發電裝備價格呈下降趨勢,產業鏈上各環節都會將價格壓力向上游傳導,部分產品也存在價格下降的風險。

    金風科技和電氣風電(688660.SH)有關人士也向記者表達過同樣觀點,金風科技方面表示:“行業激烈競爭帶來價格的快速下滑,公司毛利率水平降低,導致業績下滑?!?/p>

    電氣風電人士則認為,“去年行業整體的招標價格下降比較厲害,從中標合同的對應的交付容量來看,總體交付金額是下降的,招標價的下降也帶來主機的毛利水平下降,”

    上述觀點從公開的價格數據也得到了佐證。

    根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統計,2021年以來,國內風電機組單瓦價格經歷了連續兩年的大幅下滑,2021 、2022年風電機組均價同比下降 50%、25%。行業招標折合單價已由曾經搶裝時期4000元/kW的平均售價一路下滑至1100元/kW的水平。

    短短兩年時間,風機單瓦平均售價下降72.5%,行業“技術降本”帶來的紅利無疑被沖擊的一干二凈,行業業績下滑也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更值得擔憂的是,盡管2022年,風機招標量同環比2021年明顯回暖,但直至今日,行業價格仍未出現觸底跡象。

    據東海證券統計,2022年全國風機招標量約為91.35GW,同比提升82.66%。另據國金證券統計,2023年1-2月風電招標規模達14.6GW,同比增長2.6%。其中,2月陸風風機中標價格(扣除塔筒350元/KW)環比下降15.28%,為1446元/KW。

    另據近期統計開標信息統計,今年一季度,投標機型<5.0MW的,投標風機價格在1548至1780元/kW;5.0MW≤投標機型<6.0MW的,投標單價在1450至1830元/kW;6.0MW≤投標機型<7.0MW的,投標單價在1250至1620元/kW;投標機型≥7.0MW的,投標單價在1100至1460元/kW之間。

    現有規則誘導“低價競標”

    按照大眾化的常規性思維來說,風電行業準入門檻高,市場空間大,各家企業應該有序競爭,不應該出現如此劇烈的價格戰。

    以準入門檻來說。作為世界上最高端的發電設備之一,風機制造涉20多個學科與專業,技術和資金門檻極高,新入場的玩家很難打開局面。2021年,國內風機制造前五大廠商的市場占有率為70.9%,且各自都有10年以上的發展歷程。

    市場空間更不必說,行業預測,到2030年中國風電裝機預計將達到8億千瓦,2060年裝機將達到30億千瓦。

    然而,事實證明,風電行業面臨其現實困境,且可能與大眾認知截然相反。某頭部風機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有三個原因可以解釋這背后的現象:風電行業的市場容量并不大,至少當下不大;二,更具話語權的下游企業,在利用招投標規則“刻意”壓價。最后,個別企業出于擴大市占率需求,主觀上也愿意“低價搶單”。

    先來看看市場空間問題。

    2020年和2021年,對應分別是“陸風”國補和“海風國補”的最后一年。因此,行業在2020年先是迎來陸上風電裝機潮,2021年又迎來海上風電裝機潮。但兩次裝機潮后,風電市場需求自然被“透支”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把b機潮后,很多地方的批條用完了,新的批條還沒拿到,需求自然打不開?!敝袊稍偕茉磳W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曾解釋道。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量4757萬千瓦,較去年下降近四成。且2022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約3763萬千瓦,較2021年同比繼續下降21.2%。

    對比光伏行業,同樣是“裝機潮”后,由于分布式光伏的發展,2021年開始,光伏新增裝機量仍然保持了連續兩年兩位數以上的穩健增長。

    2021年,全國光伏行業新增裝機54.88GW,同比增長13.86%;2022年,新增光伏裝機87.41GW,同比大增60.3%。

    另外,在海外市場,風電的出口與光伏也相差著幾個量級。2021我國光伏組件總出口量153GW,同比上漲50%;與之對比,2022年風機出口總容量僅2.3GW,高超的裝機和運維難度,造就了風電出口規模始終不大。

    其次,下游發電企業所推行的招投標機制中,價格權重占比過高,也迫使企業不得不進行價格戰。

    由于出口市場、分布式市場難以打開,目前,國內風電仍然主要面向集中式市場,下游客戶主要面對五大六小為代表的大型開發商。

    然而,這些大型開發商在進行風電項目招標時,往往刻意加重價格權重,造成了“價低者得”“贏家通吃”的局面,逼得企業不得不進行“價格戰”。

    據行業媒體報道,雖然在招標時候,開發商都是采取綜合評標法。但是因為技術條款設計缺乏針對性等原因導致技術分難以拉開差距、價格評分占比過高(40%-55%)背景下,往往出現“最低價得分最高”,開發商最終只能唯價格論。

    2022年一季度,共有6896.5MW陸上風機中標(候選)公示。其中,最低價/次低價中標占比49.3%,未知占比23.5%,非最低價/次低價中標僅占27.2%。

    值得一提的是,個別省份在快速發布自己的風電規劃同時,有業主為了壓低價格,將尚未形成批文或“在途批文”的裝機容量訂單也加入到批量采購的規模中,從而進行“刻意”壓價,這一現象也較為常見。

    最后,行業人士指出,個別行業后發企業主觀上出于擴大市占率的考量,也主動迎合“低價搶單”。

    此前,三一重能(688349.SH)就因在風電整機招標出頻頻報出低價,被指挑起價格戰,不惜虧損換取訂單。

    有兩個例子可以證實:3月20日,河南桐柏王灣風100 MW電場項目評標結果顯示,三一重能以18500萬元預中標,較第三名候選人遠景能源21290萬元的投標報價低了13.1%。

    3月28日,華電新疆哈密煤電開發有限公司項目工程評標結果公示,三一重能、金風科技2家整機商入選。中標候選人第1名是三一重能,中標單價為1638元/kW,中標候選人第2名是金風科技,中標單價為1907元/kW。三一重能中標價格較之金風科技降低了14.1%。 

    與之對應的是,三一重能近年來市占率連續提高。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發布的統計,2017 年、2018年、2019 年、2020年、2021年,三一重能中國風電市場的份額分別為 2.1%、1.2%、2.6%、5.6%、5.7%。2022年,三一重能的市場份額迅速攀升至9.1%,首次殺入“前五”。

    自然,三一重能方面否認了“虧損搶單”的說法。

    三一重能證券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三一重能擁有出色的全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公司通過輕量化技術、數字化產線、領先于行業的智能制造工藝為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礎,毛利率水平高于同行,根本不存在虧損搶單的情況?!?/p>

    “風電+”或成為解決之道

    縱觀國內風電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里出現“價格戰”的局面不止一次。 早在2010年前后,相關問題就已屢現報端。歷史也證明,風機行業的“價格戰”不僅會帶來全行業總體性的收入和利潤水平降低,其后續的安全和后期運維問題會給行業發展帶來更大破壞。

    早年,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理事長楊校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2012年,風電市場上充斥著不規范、不公平、過度的低價競爭。迫于市場競爭壓力,整機商紛紛下場參與價格戰,最終每千瓦價格由2008年的6000多元急速下降到2012年的3000多元,

    低價競爭也曾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傷害:當時中國風電事故頻發,部分整機商喪失了質保服務與技術支持能力,并且出現了資金鏈緊張乃至斷裂情況,中國風電開始進入一段漫長的寒冬期。數據統計,上述寒冬期過后,中國具有批量交付能力的風電整機商數量銳減30%以上。

    當時,排名行業第一的華銳風電也正是因為下場卷入價格戰而最終墜落。據公開報道,當時華銳風電因為過度追求低價,被曝出在項目中存在產品質量問題和財務造假問題,因此在行業第一的位置上快速墜落,如今,華銳風電在行業幾無話語權。

    “當前成本壓力下,行業短期內風機高可靠性保障確實是個問題?,F在活下來的幾乎所有頭部風電廠商都在吃十幾年前吃過的虧?!睒I內人士告訴記者。

    那么,面對隔幾年出現一次的“價格戰”怪圈,風機企業如何跳出?

    有業內人士認為,要避免上面提到的暴雷之后“擺爛”讓行業收拾“爛攤子”情況,應該從規則入手,在招標時考慮對安全系數的要求,“評標時加強對項目招標后評估、項目實際運營數據的考核。特別是投標人承諾的發電量、年等效利用小時數的考核。”

    也有觀點認為,解決上述無序“價格戰”問題亟需政策規范和引導。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201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行業競價政策時表示,“競價”政策可以倒逼風電市場,推動市場進一步變革,加速風電行業技術和管理的創新,但也可能對行業造成短期陣痛,甚至引發價格戰、惡性競爭等負面效應。

    武鋼當時給出的解決辦法是,為了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消解負面效應,企業要做好自己的創新和改善,更需要政府主管部門承擔更重要的角色,把控好政策的節奏。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風能專委會副主任李鵬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論壇上發言認為,風電行業未來一定要跳出“價格戰”的邏輯,主要依賴手段則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技術創新具體所指的方向是,風機廠商要研發出更高可靠性、更大容量、適用更多場景的風機設備。商業模式創新指的是“風電+產業”的場景落地。二者相輔相成,總體思路在于擺脫電網的消納能力對行業發展帶來的“天花板制約”。

    “關鍵在于我們一定不能夠讓電網的消納能力成為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如果風電+光伏+產業的場景能夠順利落地,那么,風電產業的未來真正的發展空間就打開了?!崩铢i表示,只有如此,行業才能憑借高質量發展走的更穩、更遠,10億千瓦時代才能真正到來。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