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北京報道 ChatGPT帶火了一系列GPT產品,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AI)技術逐步走向實用。根據奇富科技對104家中小機構的訪談,64%的受訪金融機構認為,GPT產品的能力將有助于提煉信息、整合材料、生成報告,減輕金融機構內部繁重的案頭工作。
ChatGPT的面世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史走到了奇點,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近期包頭警方公布的一則詐騙案例,正是利用“AI換臉”實施的詐騙,為各行各業都敲響了安全警鐘。
“我們迫切需要重構人工智能信任,在技術上、制度上有效對抗AI虛假,建立防范AI操縱的防火墻,維護數字經濟時代的國家安全與金融業安全?!敝袊y行原行長李禮輝在近日“第八屆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啟動儀式上發言時如是說。
實際上,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威脅,不僅僅是要依靠制度,更是需要技術公司、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此外,個人也應當樹立信息安全意識,謹防上當受騙。
金融機構對GPT產品的需求方向
ChatGPT熱度稍減,但關注度從未消失。如果將ChatGPT應用金融行業,會有哪些可能性呢?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金融從業人員發起采訪后發現,答案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寫企業宣傳稿、寫研報、做客服、做催收、營銷、專業分析等。
前不久,奇富科技就金融機構對于GPT產品的需求,對104家中小金融機構進行訪談。92%的金融機構一致認為,標準化程度越高,AI可替代性就越強。與其坐等被替代,不如尋求主動出擊。從調研結果看,金融機構對GPT產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改善用戶體驗、輔助風控決策、資料查詢與信息提煉。
數據顯示,72%的受訪金融機構相信,通過使用自然、流暢、個性化語言的GPT產品,可以有效緩解客戶情緒,降低客戶投訴率。67%的受訪金融機構表示,他們需要一款能夠全面、準確地解讀征信報告的GPT產品,以提高信貸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精準度。64%的受訪金融機構認為,GPT產品的能力將有助于提煉信息、整合材料、生成報告,減輕金融機構內部繁重的案頭工作。
某南方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科技負責人表示:“我們認為客戶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希望有一款能夠生成自然、流暢、個性化語言的GPT產品,能滿足客戶問題解答及處理,同時又能紓解客戶情緒,提升客戶體驗和滿意度,減少客戶投訴率?!蓖瑫r,他也指出,機構也會相當重視對話內容的合規性、安全性、可信度和邏輯性,“如果GPT無法解決問題處理操作的準確性,我們將會選擇僅回答問題,在操作環節再跳轉人工復核。”
某南方城商行副行長表示:“我們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一款優秀的GPT產品,來提高其業務的效率和質量。GPT能夠快速查詢專業領域資料,提煉核心信息。當然,AI提供的信息有些需要深入考究真實性,但是GPT肯定是未來金融業務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們一定會加緊研究和選擇GPT產品,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并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李禮輝認為,ChatGPT的面世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史走到了奇點,是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級,標志著數字技術的某種變局,將會帶來新的沖擊和挑戰。
一是在算力競爭上面臨挑戰。金融領域中,智能化的信用評估、客戶篩選、風險定價、數字員工等方面無不需要數據和算力的支撐,算力很大程度上決定金融業的競爭力。算力的競爭,今后是科技巨頭、資本巨頭之間的競爭。我們需要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既能占領全球技術高地、又能避免壟斷的國家級算力基礎設施;如何構建一個資源可共享、商業可持續、監管可包容、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可受益的金融算力生態圈。
二是AI合成與信任面臨挑戰。深度內容合成模糊了真實與虛假的邊界,最新的深度合成算法可以對抗通用的技術性的甄別,人們開始擔憂AI虛假與AI操縱對社會構成的威脅。低級別的AI虛假用于詐騙、詆毀個人及企業名譽;高級別的AI操縱有可能用于詆毀政治人物或政權實體操控負面輿情、制造政治惡意、激化社會矛盾。
“AI換臉”詐騙敲響安全警鐘
風控是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安全性是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關注的重要問題。近日,包頭警方公布了一則AI詐騙案例,敲響了人工智能的警鐘。
據警方通報,騙子冒充郭先生一名至交好友,通過微信聯系到郭先生。對方告訴郭先生,他的朋友在外地招標,需要430萬元,且需要公對公賬戶過賬,所以想要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賬戶走一下賬。郭先生說,“從頭至尾都沒有和我提借錢的事情,就說會先把錢給我打過來,再讓我給他朋友賬戶轉過去,而且當時是給我打了視頻,我在視頻中也確認了面孔和聲音,所以才放松了戒備。因為當時已經臨近12點了,對方又說招標款12點前必須到賬,所以基于信任的前提下,我還沒等錢到我的賬戶,就先把這430萬元給對方打了過去?!?/p>
沒想到的是,當錢款打過去后,郭先生拿起手機給好朋友的微信發了一條消息,稱事情已經辦妥。讓他沒想到的是,此次對方回過來的消息竟然是一個問號。很快,郭先生撥打了好朋友的電話,這一問才知道自己竟然是遇上了“高端”騙局,對方通過智能AI的詐騙手段,佯裝成好朋友對他實施了詐騙。
郭先生在視頻中看到的朋友面孔和聲音難道是假的?確實是假的。隨著AIGC技術的大爆發,普通人接觸到各種先進生成工具變得不費吹灰之力,制作出越發難以識別的高質量deepfake視頻也越來越容易,想一眼識破這些造假內容就更困難。
5月24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提醒:伴隨著深度合成技術的開放開源,深度合成產品和服務逐漸增多,利用“AI換臉”“AI換聲”等虛假音視頻,進行詐騙、誹謗的違法行為屢見不鮮。
包頭警方通報的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通過聲音合成,偽造成特定人物的聲音,通過AI換臉,偽裝成特定人物,實時與他人進行視頻通話。更換后的面部表情自然,以假亂真,能夠冒充他人身份聯系被害人,博取被害人信任后實施詐騙。面對利用AI技術的新型騙局,廣大公眾需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據度小滿數據智能部總經理、度小滿技術委員會執行主席楊青介紹,在金融行業,由deepfake產生的主要欺詐行為就是身份欺詐,也就是通過深度偽造的虛假圖像和視頻,來冒充他人身份,騙過金融信貸流程中的身份核驗系統(包括活體檢測)。不法分子的欺詐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先通過劫持root或者緩存文件注入等形式劫持手機的攝像頭,不讓它進行真實采集。然后上傳提前準備好的虛假證件信息(或經過篡改處理,或直接從黑產處購買)和通過深偽技術/AIGC技術生成的人臉樣本了。如果系統恰好沒有檢測出來,盜刷和惡意注冊就可能隨之而來,給金融機構和用戶造成不易挽回的經濟損失。
中關村科金金融事業部技術專家張巍向記者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計算能力的提升,AI換臉技術成本越來越低,更加易于使用,因此此類AI換臉案例逐步進入公眾視野,監管機構、行業參與者及社會公眾需對此予以關注。該項技術的濫用,引發了行業很多思考,包括:隱私侵犯、虛假信息傳播、偽造身份、形象破壞和誹謗、法律和倫理問題。對于AI技術濫用,需要警惕所帶來的風險問題。
當前應對AI詐騙的探討與實踐
有數據顯示,國內主要金融機構及互聯網公司應用的人臉驗證流程,70%以上存在被繞過的風險。在全球范圍內,也有快接近一半(46%)的企業遭受過合成身份的欺詐,有高達90%的受訪企業認為這種行為已日益嚴重。
“新技術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我們迫切需要重構人工智能信任。需要探討的是如何在技術上和制度上有效對抗AI虛假,如何建立防范AI操縱的防火墻,維護數字經濟時代的國家安全,當然也要維護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業的安全?!崩疃Y輝如是說。
實際上,已有公司在破解deepfake視頻上有所研究和實踐。楊青告訴記者,一般來說,行業各家公司在破解deepfake視頻上采取的思路和以上所講差別不大。以度小滿為例,用防深偽檢測模型破解造假視頻,防深偽攻擊的算法策略主要從三方面的破綻入手。
具體來看,一是生成瑕疵,比如,眨眼頻率不正常、瞳孔形狀不規則、牙齒有缺陷,大到口型與聲音不吻合,肢體動作與演講內容不協調……二是固有屬性,指的是生成工具、攝像頭光感元件固有的噪聲指紋。由于單一特征難以適應復雜的deepfake內容,因此檢測模型的整體框架采用的是多特征融合,以此來保證決策的魯棒性。三是高層語義。它指的是檢測面部動作單元(肌肉群)協調性、面部各區域朝向一致性、視頻微觀連續性等方面的問題,由于這些細節建模困難、難以復制,很容易抓到把柄。
應對濫用AI技術進行詐騙,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監管部門均需發揮應有的作用。張巍認為,對于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而言,一方面發展技術,另一方面也要對技術進行迭代,避免技術所帶來的道德風險;對于監管,期望能夠從行業秩序方面給予支持和規范,保障技術良性發展,為社會帶來幫助。
他進一步指出,金融機構應從技術升級和組織升級角度予以防范,與相關監管機構、司法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打擊欺詐。一方面,技術升級包括引入人工智能輔助技術,實施多層次、多模態身份核驗,全面升級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策略,針對異常行為進行監測;另一方面,組織升級包括加強員工安全培訓,加強對新型欺詐手段的認知和應對,提升安全意識。
隨著AI技術近期的迅猛發展,新一輪的有針對性的監管正在逐步完善。作為一家領先的對話式AI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中關村科金有責任與行業各方一道,堅定支持監管機構開展行業監管,通過科技輔助相關監管規范落地,共同維護行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