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

    碳中和周報(第25期)丨鋼鐵等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將落地;中方將擴大低排放項目對非投資規模;工信部:加大對新能源、CCUS等投融資支持

    2021年12月06日 12:51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李德尚玉,王晨
    本期看點: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將落地;《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發表,中方將擴大低排放項目對非投資規模;聚焦生態保護和修復,發改委印發2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工信部:加大對新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投融資支持力度;搶抓“雙碳”機遇貢獻中國方案,2021“海絲論壇”暨節能環保國際論壇在廣州南沙召開。

    中國關于“雙碳”的頂層設計文件已經出爐,為“1+N”政策體系定下基調。下一步,會有哪些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政策設計,如何準確判斷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趨勢?

    21碳中和課題組推出的碳中和周報,梳理盤點近期碳中和宏觀政策、綠色金融等重點消息,致力于發現綠色低碳發展背后的價值。

    本期看點: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將落地;《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發表,中方將擴大低排放項目對非投資規模;聚焦生態保護和修復,發改委印發2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工信部:加大對新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投融資支持力度;搶抓“雙碳”機遇 貢獻中國方案,2021“海絲論壇”暨節能環保國際論壇在廣州南沙召開。

    一、碳中和政策周報

    1、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將落地

    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并提出,到2025年,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4.8億噸;推廣萬種綠色產品,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1萬億元。

    《規劃》強調,將深入落實《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制定工業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采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平,深化生產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應用,賦能綠色制造。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工業和信息化部已聯合有關部門,編制完成了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工業領域重點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后續將按照統一的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

    21低碳快評:工業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此前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將“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列為“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要求工業領域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相較于“十三五”時期,本次《規劃》聚焦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要求加強工業領域碳達峰頂層設計,提出工業整體和重點行業碳達峰路線圖,結合不同行業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力爭有條件的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

    2、《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發表,中方將擴大低排放項目對非投資規模

    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會議于30日通過《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合作宣言》提出,雙方一致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可持續發展,將努力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有利于我們更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中方是非洲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已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實施上百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支持非洲國家更好利用太陽能、水電、風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

    中非雙方一致認為,氣候投融資合作是推進中非務實合作的重要方面,加強雙方在建立氣候投融資標準等政策體系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勵雙方金融機構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雙方將加強同非洲開發銀行等區域性金融機構在氣候投融資領域的合作。鼓勵和支持雙方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在項目合作中加強環境風險管理,提高氣候和環境信息披露、交換水平,開展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推進中非氣候投融資合作。

    中方將進一步擴大在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節能技術,高新技術產業,綠色低碳產業等低排放項目的對非投資規模,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助力非洲國家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建設優化城市規劃和垃圾管理辦法的智慧城市,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21低碳快評:在中非合作中,綠色低碳內容的重要程度逐年遞升,今年是第一次就氣候變化和綠色環保單獨發表合作宣言。此前我國已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未來中非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將推動更多項目合作,這不但是對非洲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轉型的大力支持,也是綠色投融資方面的重大機遇。

    3、聚焦生態保護和修復,發改委印發2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

    12月3日,為有序推進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國家發改委印發《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下稱《重點區域管理辦法》)《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下稱《生態修復管理辦法》)2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

    根據《重點區域管理辦法》,申請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包括《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及其專項建設規劃明確的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等重點區域符合支持方向的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范圍除外)。

    而《生態修復管理辦法》則主要支持森林草原防滅火、林草種質資源保存庫、基層管護站點建設等重點生態資源保護項目;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自然生態監測監管項目;防沙治沙示范、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資源拯救等林業執法監管能力提升項目;其他國務院或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印發的其他相關規劃內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項目。

    21低碳快評:9月印發的《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方面的重磅文件,其中在調動金融資源參與橫向生態補償的部分就明確了“央地協同”的重要作用。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在生態保護和修復政策體系方面密集發文。生態修復存在跨區域跨流域的特征,中央與地方財政的協同將對推進加速生態修復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此前曾撰文指出,今年要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目前,發改委正在牽頭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該項政策將進一步為我國生態補償制度提供法律依據。

    4、發改委進行煤炭生產流通成本調查制度調研,將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會同價格成本調查中心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開展調研,就建立健全煤炭生產流通成本調查制度召開座談會,聽取協會及相關企業意見建議。

    與會單位認為,成本是價格的基礎,正常情況下,煤炭價格應當反映行業生產流通成本水平和實際供求狀況,在合理區間內運行。與會企業提出,煤炭生產流通成本會受開采難度、技術水平、安全環保投入、運輸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而變化,希望國家通過成本調查,及時了解煤炭生產流通成本變化情況,綜合采取相應措施,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內運行。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盡快建立煤炭生產流通成本調查制度,為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供支撐。

    21低碳快評:發改委近期頻繁召開座談會,研究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今年以來煤炭價格不合理上漲現象對煤炭生產、流通、消費均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我國煤炭產業集中度高,供給和需求主要取決于國內市場,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對煤炭價格進行區間調控將更好地推動上下游產業協調高質量發展,更好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5、氣象局聯手能源局:將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普查

    12月3日,國家能源局與中國氣象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和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出席座談簽約儀式并代表雙方簽署《中國氣象局 國家能源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項合作是貫徹中央關于能源保供、能源轉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進展,旨在發揮政策協同和資源互補的優勢,建立更加順暢、更加高效的工作交流機制,充分利用氣象預測預報精準信息,提高能源生產和供應水平。

    根據協議,國家能源局和中國氣象局將聯合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普查,健全監測預測與預警服務保障機制,深化電力安全氣象服務合作,共建“國家能源氣象資源開發中心”,加強數據共享和面向全球合作研究,做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宣傳、科普等工作,促進能源與氣象共同發展,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21低碳快評:風電、光伏發電與天氣氣象變化密切相關。多年來,各地氣象部門一直在深度參與能源領域,為能源生產、運輸、管理等提供針對性保障服務。同時,氣象監測信息也成了能源調度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10月13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風能太陽能資源氣象業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明確到2025年,風能太陽能氣象業務的核心科技支撐能力和新技術應用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成以“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為目標的風能太陽能氣象業務體系和服務布局。此次兩部門之間的合作框架協議,將促進風電光伏生產供應更加高效,保障轉型過程中的能源安全問題。

    6、國家能源局發文規范供電企業信息公開

    12月2日,為進一步規范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工作,促進供電企業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電力用戶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國家能源局修訂了《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并印發。

    新修訂的《辦法》主要在幾方面進行修訂完善。第一,加大了信息主動公開的力度。擴大了信息主動公開的范圍,拓展了信息公開的方式,并進一步壓縮了更新時限。第二,提高了依申請公開的可操作性。參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一步明確了依申請公開的內容、申請及答復方式,壓縮了供電企業答復時限。第三,建立了信息公開咨詢機制。要求供電企業設置信息公開咨詢窗口,限時回應關切,優化咨詢服務。第四,建立了信息公開申訴機制。明確監督救濟渠道,建立信息公開申訴機制,參照12398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有關程序進行處理。

    此外,《辦法》要求,供電企業應當依照本辦法和國家有關規定,主動公開供電企業基本情況、供電企業辦理用電業務有關信息、供電企業執行的電價和收費標準、供電質量情況、停限電有關信息等。其中包括停電區域、停電線路、停電起止時間及供電營業區有序用電方案、限電序位等信息,供電企業應按國家規定將有關情況及時公布。

    21低碳快評:《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于2014年印發實施,隨著“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不斷深化,《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令第722號)等文件也為信息公開提出了新要求。今年9月,東北部分地區未經提前告知的大面積停電限電事件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做好能源安全方面的預測預警工作是地方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在推動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極端天氣往往會對能源供應安全帶來挑戰。要保障平穩過渡,提高信息公開程度十分必要,這將進一步發揮社會監督機制的作用,推動供電企業規范自身工作。

    7、搶抓“雙碳”機遇 貢獻中國方案,2021“海絲論壇”暨節能環保國際論壇在廣州南沙召開

    11月30日,為深入探討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的全球節能環保機遇,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廣東海絲研究院在廣州南沙區主辦了2021“海絲論壇”暨節能環保國際論壇。本次論壇以“‘雙碳’未來 節能共贏”為主題,旨在探討如何轉變發展理念、利用技術創新等進行節能減排,促進中國與全球在節能環保技術領先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

    作為本次論壇的主辦方,南財集團很早就專注“雙碳”研究,并專門成立了“雙碳”研究團隊,發布了《首席氣候官·碳中和先鋒企業競爭力報告(2021)》,每周發布碳中和周報,切實為我國低碳布局提出路徑建議。在南沙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團重點打造的高端智庫廣東海絲研究院,是集團服務南沙、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平臺。

    21低碳快評: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綠色低碳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節能減排也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話題。而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在綠色低碳發展上從未缺席。

    8、全國碳市場穩中有升,成交量與成交價均有所上漲

    11月29日至12月3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14,168,886噸,總成交額587,553,905.00元。掛牌協議周成交量2,972,815噸,周成交額127,621,879.28元,最高成交價43.20元/噸,最低成交價40.00元/噸,12月3日收盤價為42.94元/噸,較11月26日(上周五)上漲0.21%。

    大宗協議周成交量11,196,071噸,周成交額459,932,025.72元。截至12月3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51,397,098噸,累計成交額2,184,071,626.94元。

    21低碳快評:履約期將近,全國碳排放權市場交易活躍度持續走高。上周全國碳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均較前一周上漲近一倍,交易價格穩中有升。

    9、山西推進“兩高”項目問題整改,組織開展重點行業節能改造行動

    國家發改委11月30日消息,山西省對照國家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專項檢查通報問題,切實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問題整改,持續加強“兩高”項目管控,各市縣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沖動得到遏制。經多輪梳理壓減,山西省“十四五”擬投產達產“兩高”項目新增能耗減少80%,為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騰出用能空間。

    8月26日,國務院召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了部分地區在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山西省立即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強調全省要吸取教訓、舉一反三、查清原因、加快整改。山西省委、省政府印發《山西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行動方案》,從明晰“兩高”項目范圍、嚴控新建項目準入、嚴格在建項目處置、加強存量項目管理和做好組織實施等提出系列舉措,在嚴格審批流程、提高準入門檻、實施減量替代、深入開展項目論證等方面對擬建項目加強管控。

    此外,山西省還嚴格處置違規建設項目,并對各市縣開展專項督查。對全省“兩高”項目進行分類處置的同時,于10月中旬對各市縣落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工作進行專項督查,確保國家專項檢查通報問題整改到位,確保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落實落地。7月20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山西省反饋督察情況。督查組指出,山西省一些地方和部門上馬“兩高”項目愿望強烈,全省計劃上馬178個“兩高”項目,大幅超出“十四五”新增用能空間,能耗雙控形勢嚴峻。

    21低碳快評:嚴控“兩高”項目建設與減污降碳密不可分,同時也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影響深遠,達峰階段將碳排放峰值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將大大減少之后實現碳中和的工作壓力。包括山西省在內的產業結構較重地區,面臨更大的低碳轉型壓力,如何在低碳轉型和經濟發展之間做好平衡,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強化源頭審批監管將是這些地方面臨的嚴峻問題。

    二、綠色金融周報

    1、工信部:加大對新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投融資支持力度

    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建立與綠色低碳發展相適應的投融資政策,嚴格控制“兩高”項目投資,加大對節能環保、新能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的投融資支持力度。同時,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建設工業綠色發展項目庫,推動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推動運用定向降準、專項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等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擴大綠色信貸投放。健全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

    21低碳快評: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推進優化綠色低碳轉型財稅政策,一方面,要激勵低碳能源、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產品快速發展,使其在成本和價格上更有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對高碳產業、高碳企業施加約束,推動高能耗、高碳排放等外部成本內部化,倒逼產業、企業轉型升級。

    2、交易商協會:銀行間市場新添類REITs項目

    12月3日,交易商協會官網發布動態稱,近期銀行間市場新推出類REITs產品——國家電投集團廣東電力有限公司定向綠色資產支持票據。該項目底層資產為國電投廣東分公司持有的熱電冷聯產機組不動產項目公司,由建設銀行和平安銀行擔任主承銷商、百瑞信托作為發行載體管理機構,發行金額25億元,期限30年,募集資金將用于企業新能源板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該產品符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要求,可實現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和碳減排效益,預計標的資產的投產運營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0余萬噸。

    21低碳快評:實體經濟長期依賴主體信用進行債務融資,銀行間市場充分發揮企業資產信用作用推出類REITs意義重大。這有利于有效盤活存量不動產資產,也能促進投資良性循環,推動企業由重資產向“輕資產、重管理”的業務模式轉型。此外,也有利于不斷豐富不動產投融資工具和投資人結構,推動銀行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3、朱民:碳中和會給中國經濟帶來3~4倍的增長

    在12月4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青年企業家峰會”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預測,碳中和會給中國經濟帶來3~4倍的增長。朱民表示,中國提出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其實現過程是創新的過程。當今世界最大的潮流是碳中和,碳中和是世界上科技創新最大的場景,這個場景會延續成為一個長潮,是三四十年的過程,中間會不斷由于技術的變化而產生滔天巨浪。在朱民看來,未來能源系統是巨大的數字化場景和網絡,使得科技創新從能源滲透到方方面面,包括能源的生產、能源的輸送、能源的配置、能源的使用等,科技創新的空間巨大。

    21低碳快評:碳中和帶來的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面臨減排的成本壓力與政策法規約束,但這一轉型又將提供新的發展機會。目前,在碳中和方面我們仍面臨科技創新不足的制約,而在數字化浪潮之下,綠色低碳技術與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以數字化、智能化助力碳中和,將催生不可限量的市場空間。

    4、馬駿:落實央行碳減排工具,金融機構應注意三大問題

    12月3日,在“綠色金融國際研討會”上,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主任馬駿代表綠金委課題組發布了《碳中和愿景下的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課題報告,并介紹了在落實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過程中,金融機構應關注和解決一些操作性的問題:一是明確貸款用途的界定,包括符合投向的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貿易融資等貸款品種;二是出臺碳減排工具信息披露標準,圍繞碳減排貸款,明確如何測算其帶來的碳減排量,指導金融機構制定可操作和可追溯的測算方法和披露流程;三是選擇合格的第三方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供商業銀行選擇,或給出第三方機構需符合的標準。

    21低碳快評:今年11月,央行官宣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與早前業內預期的綠色再貸款不同,央行公布的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發放對象暫定為全國性金融機構。根據測算,碳減排貸款投放規模在2-3萬億元。減排貸款的信息披露將成為接下來金融機構的又一季度性披露工作。

    5、深圳:氣候投融資改革首批試點業務合作簽約

    11月30日,深圳氣候投融資改革首批試點業務合作簽約儀式舉行。深圳氣候投融資改革主要從兩方面提出創新舉措,一方面,通過碳排放核查、環境統計、污染源普查、環境影響評價等基礎數據庫的運用拓寬氣候項目的征集渠道;通過減排效果、經濟效益、合規性、社會效益的定性、定量分析篩選合格氣候項目;定期披露減排數據強化入庫項目的管理,解決金融機構找項目難、管理手段欠缺的問題。另一方面,深圳生態環境局會同各相關單位,提供外資進出的便利、對接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優先開展上市輔導驗收、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容錯機制。

    21低碳快評:資金問題,一直是國際社會碳減排關注的焦點和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在此前召開的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氣候資金等再次成為核心議題之一。去年,中辦、國辦印發深圳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將氣候投融資改革的任務交給深圳。深圳形成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落地了實際投融資案例,探索了更多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6、福建:全國首個省級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上線

    12月2日,全國首個省級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在福建正式上線運行,并于一小時內完成21.6萬噸碳配額。該平臺共設置企業端、公眾端、服務端和管理端四個板塊。企業端包含碳市場的注冊登記、監測核查、配額管理等3個應用系統;公眾端通過“碳科普”“碳行動”“碳公益”“碳監督”等功能,倡導社會公眾樹立低碳意識;服務端展示最新最全的碳資訊,提供政策文件、標準規范及相關知識教育培訓,引入專家、機構等專業力量,并對接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管理端面向監管部門和第三方核查機構,支撐MRV(碳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履約等碳排放管理。

    21低碳快評:在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福建省的這一舉措讓重點排放企業能夠在線“一站式”管理碳資產、實現碳履約、促進碳減排、方便碳交易、尋求碳幫助,有利于企業進一步發掘節能增效空間。

    7、馬上消費促進綠色消費突破12億元

    近日,馬上消費社會價值研究院發布企業社會責任(ESG)報告稱,截至2021年6月末,馬上消費已為超1.4億用戶提供全線上無紙化服務,累計減少碳排放53.30萬噸。此前,馬上消費制定了“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 2.0” ,從綠色化運營等多維度實現節能減排,通過全線上業務、金融云、電子合同、 智能客服等累計減排超 54 萬噸。

    21低碳快評:馬上消費的綠色低碳之路已經走了6年,在服務“雙碳”、踐行綠色金融的實踐中,馬上消費探索低碳發展的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以科技力量完善綠色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探索金融+科技+碳中和的綠色創新發展道路。

    8、全球1069家金融機構支持氣候信息披露,資產規模194萬億美元

    近日,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發布了中文版《2021年TCFD現狀報告》。報告顯示,迄今為止,已有12國政府和36家中央銀行、監督機構和監管機構正式表示支持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的建議,目前已有2600多家機構認可了這些建議,較去年增加了70%以上。

    報告稱,支持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的組織遍布89個國家和地區,幾乎遍及所有經濟部門,總市值合計達25萬億美元,相較去年增長99%。其中包括1069家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為194萬億美元。此外,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銀行業在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方面的披露率增幅最大,達到20個百分點。

    21低碳快評:越來越多的證據和研究表明,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刻不容緩。為了我們賴以生存地球家園的未來,世界大多數國家均開啟環境治理行動。氣候變化不再遙不可及,有關風險的信息披露對于公司應對來自監管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日益增長的期望至關重要。

    9、波士頓咨詢:中國綠色投資年均缺口3.84萬億

    日前,波士頓咨詢(BCG)在北京發布新書《中國碳中和通用指引》。其中指出,截至2020年,中國的綠色貸款余額超過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但2021年至2060年,中國的綠色投資年均缺口約3.84萬億元,而且政府出資僅占10%-15%,社會融資機遇巨大。該書為七大行業繪制轉型路線圖,聚焦能源、建筑、重工業、汽車、消費品、高科技及金融七大行業,全面分析了各行業企業所面臨的獨特碳中和挑戰及市場機遇,總結分享領先行業經驗,為各行業的碳中和轉型出謀劃策。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周園表示,一方面,我國2020年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與大部分國家自然達峰時的靜態指標(人均GDP、城鎮化率、服務業占比等)仍有差距,需在推進發展的同時實現快速減排。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一般需要40-60年的過渡期,而我國承諾力爭在30年左右完成這一目標,所面臨的能源和產業轉型任務更緊迫。

    21低碳快評:如何在發展中減碳,如何實現減碳與發展雙贏,對中國既是巨大挑戰與承諾,也孕育著無限潛力與機遇。多個能源密集型產業都將迎來低碳技術“大考”?;诨茉吹墓I經濟增長紅利即將見頂,中國亟需以低碳經濟為代表的可持續的增長新動力。

    10、百信銀行:“京綠通II”綠色金融專項再貼現產品余額達4.2億元

    截止到11月末,百信銀行“京綠通Ⅱ”綠色金融專項再貼現產品余額達4.20億元,位列北京市第一。為與票據貼現產品“百票貼”的整合對接,百信銀行在北京地區落地首筆“京綠通Ⅱ”專項再貼現產品,主要面向符合政策要求的京津冀地區的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提供票據融資支持。結合“京綠通Ⅱ”產品,向近100家綠色企業提供資金融通服務,其中小微企業占比超過90%。百信銀行表示,2021年以來,其將綠色金融提升至戰略高度,積極探索數字化創新,持續加大對于綠色企業融資支持力度。

    21低碳快評:目前,全國各地金融監管和金融機構已在嘗試碳減排支持工具助力綠色發展?!熬┚G通Ⅱ”專項再貼現工具是支持綠色項目、綠色企業發展的貨幣政策工具,是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綠色金融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北京地區金融機構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探索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實習生任怡、方寧有貢獻)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rp id="cyqm8"><nav id="cyqm8"></nav></rp>
    <b id="cyqm8"></b><b id="cyqm8"><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b><big id="cyqm8"><b id="cyqm8"></b></big>
    <u id="cyqm8"><tbody id="cyqm8"></tbody></u>
  • <table id="cyqm8"></table>

  • <dd id="cyqm8"><input id="cyqm8"></input></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