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帆 綜合報道 11月18日,2021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出爐。其中,中國科學院共選舉產生了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8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
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的數量少,競爭激烈。作為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兩院院士代表入選者是中國科學和技術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同時也代表其在科學研究、產業應用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其中,高校一直是院士的主要輸出地,今年新入選的兩院院士中,超半數來自于高校。
對于高校而言,院士能夠很大程度代表頂級的師資科研實力,乃至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本文將對2021年入選兩院院士來自于哪些高校進行梳理與盤點。
新增院士數量較多的高校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數據為人工采集整理所得,如有錯漏,敬請指正。統計中僅包含各高校新當選院士人數,未計入院士在高校間流動的情況,且均未包含外籍院士。)
浙江大學入選5名院士,位居榜首
新入選的中國籍兩院院士中,浙江大學占了5位,新增中國籍院士數量位居全國高校之首。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入選4名院士,其中清華大學還入選了一名外籍院士張亞勤,為美籍華裔計算機科學家,此前曾任百度公司總裁,2020年加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增的院士中,其中一名來自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分別有3位院士入選,表現出色。
其中,同濟大學還新增了2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年,同濟大學共入選2名院士,按照寬口徑來計算,近兩次的評選中,同濟大學收獲了7名院士,可謂勢頭正盛。
東南大學同樣收獲頗豐,2019年,東南大學入選2名院士,今年再度新增3名。2020年7月底,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密集造訪了4所長三角高校,除了全國排名前十的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之外,另一所便是東南大學,任正非表示,“來到東南大學,發現這里有很多教授甘坐冷板凳,這就是中國的希望?!?/p>
從區域分布來看,位于長三角的“華東五?!保◤偷┐髮W、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有所斬獲,共入選了12名院士,再加上同濟大學和東南大學,共新增18名院士。
今年,天津大學的表現尤其受到關注。作為老牌工科強校,天津大學自2011年之后,在連續4次院士評選當中毫無斬獲,但今年一次性入選了3人,可謂迎來了沉寂后的“大爆發”。
過去15年清華、北大入選院士數量遙遙領先
如果僅憑某一個年份新增院士的數量衡量高校的科研實力,難免會有偏頗,但如果拉長時間軸線(本文統計的是2007年至2021年的8次評選)來看,或許能夠得到更客觀的結果。
在這15年間,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各自分別新增了36位院士,遙遙領先于其他高校,是當之無愧的TOP2。
浙江大學在近兩次評選中入選了7位院士,助力其入選的院士數量達到18人,僅低于清華、北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盡管今年僅入選1位院士,但2019年入選了4位,總數為15人;上海交通大學歷年的發揮較為“穩定”,過去15年新增了14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為工信部直屬高校,新增的院士數量為13人,位居前列。
除此之外,一些在全國大學綜合排名中并不靠前的高校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
譬如,包括蘭州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高校在內,今年均新增了2位院士。
從寬口徑來統計,南方科技大學今年入選了3名院士,其中包括一名中科院院士,一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以及一名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也體現了這所位于深圳的年輕高校的國際引才特色與成效。
院士作為國家高端的科研領軍人才,其背后往往還有科研團隊,在創新發展、人才培養、科研引領、國家重大戰略和核心技術突破方面揮著重要作用。盡管評價大學的科研實力不能過分“唯帽子”論,但能夠當選院士,既是科學家個人的榮譽,無疑也是其所在高校的榮光。